问:如何理解今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内涵和重大任务?
面对今年世界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和国内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更加重视搞好宏观调控,才能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好势头,避免出现大的起落。《报告》明确提出,今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并阐述了这两大政策的内涵。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主要考虑是: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发挥财政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要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重点发展和薄弱环节对财政资金的需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考虑是: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较大,货币信贷投放仍然偏多,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因此,必须加强和改善金融调控,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过快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冲流动性力度;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做到有保有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需要统筹协调,并使其他多种政策手段相配合,以求取得良好效果。
物价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报告》高度重视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问题,强调指出,这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这是因为,去年下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较大,主要是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涨幅较大,对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生活有较大影响。由于今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国内外因素还将存在,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同时,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升,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上涨过快,防止通货膨胀的任务艰巨。《报告》强调必须从增加有效供给和抑制不合理需求两方面做好工作,并提出了九个方面具体措施,包括:大力发展生产,特别要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生产,搞好产运销衔接;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加快健全储备体系;把握好政府调价的时机和力度;健全产品供求和价格变动监测预警制度;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及时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贴;遏制生产资料价格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坚持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概括起来就是,“增供给、抑需求、强管理、加补贴”。这些是有很强针对性和有效管用的举措,关键在于落实到位。《报告》要求,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稳定物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指出了今年防止物价过快上涨的有利条件,包括国家粮食库存充裕,主要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只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上下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保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问:为什么要加强“三农”工作,今年重点任务是什么?
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农业基础薄、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没有根本改变。解决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事关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始终把加强“三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认真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报告》指出,今年要千方百计争取农业有个好收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要切实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扶持力度。农产品生产既要增加总量,又要优化品种结构。要认真落实支持生猪、奶业、油料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增加生产和市场供应。抓好这件事,既有利于抑制物价上涨过快的势头,也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搞好灌区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强农村饮水、沼气、道路、电网、通信、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这件事,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和提升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乡镇企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减少贫困人口。抓好这件事,可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报告》提出了五项具体措施,包括:大力增加投入;强化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继续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根据情况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特别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今年“三农”工作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问:转变发展方式需要着力抓好哪些方面?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特别是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症结。突出表现在:外需和内需不协调、投资和消费不协调,一、二、三产业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必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主要是抓好“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报告》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部署:一是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关键是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坚持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标准,特别要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同时,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和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切实做到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二是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继续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启动和组织实施一批国家重大专项,实施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科技支撑计划,着力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和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特别要推进产学研结合,培育创新型企业。这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三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和公共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现代能源原材料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这将有力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我国产业的竞争力。四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继续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组织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编制和实施促进中部崛起规划,落实并完善相关政策;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做好这些工作,将进一步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促进各地共同繁荣。
问:《报告》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加强产品质量安全作了怎样的部署?
近两年,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但完成这两项约束性目标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要增强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年的任务和措施,包括:要落实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计划,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同时按照规划加强这些行业先进生产能力的建设;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和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进度;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和示范工程;做好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鼓励和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强土地、水、草原、森林、矿产等资源的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完善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奖惩机制;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动员全体人民更加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报告》特别强调,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一代一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让我们的祖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这充分显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我们一定要把既定的部署落到实处。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这不仅是保障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的要求,也是对国际消费者负责。《报告》从加快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和修订、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法制保障、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部署。并强调,我们一定要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让出口产品享有良好信誉。全国上下、各个方面都要共同努力,实现这个目标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