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李克强回良玉张德江王岐山任副总理 -胡锦涛当选国家主席/国家机构领导人名单简历 机构改革方案全文 -权重股全线下跌 沪指跌破3900点 人民币连续三个交易日创新高 -林业局发言人:每人捐20元植树 多数企业能承受1500元最低工资 -向巴平措:拉萨局势趋于平静 极少数人破坏活动始末 通告/答问 -点评中国经济:内灾不足虑 外冷略堪忧 顺差3月份将逐步恢复正常 -建设部:今年房价增幅会降 但不会大跌 首个限价房项目全部售完 -无锡将炸掉建成7年大楼改建高楼 中国高校盖大楼速度"世界第一" -64%民众支持调高个税起征点 周小川:利率和准备金率有上调空间 -香港实施流感监控 已确认4宗流感病例 广州确认一起禽流感疫情
专家:"上学难"、"上学贵"是特殊阶段的特殊问题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3 月 1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近些年来,社会上对“上学难”、“上学贵”的呼声比较高,特别是对医疗和教育有较多的意见,有的人甚至认为这些问题是改革造成的,并以此作为否定改革的一条重要现实依据。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应作理性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一点首先要充分的肯定。这些成绩主要体现在:一是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现在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3%,初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全国的“两基”教育,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经过20多年的工作,基本上实现了。这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实在是不容易的。二是高等教育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从1999年扩招以后,不到十年功夫,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跨入了大众化阶段。扩招以前,我们每年只招108万大学生,到了2006年,我们招546万大学生,平均每年扩招50多万人。我们现在在校的大学生是2500万人,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1%。达到这个程度是非常不容易的,西方国家用了上百年的时间,我们只花了不到十年时间。这些成绩为我们从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社会上也出现了“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为什么产生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客观的原因。我们调查这一代人的家长,这些家长出生在20世纪50、60年代。他们上学的时候遇上“文化大革命”,到考大学的时候,因为1966年以后大学就停招了,一直到1977年,小平同志说了话才重新恢复高考。他们这一代没有上大学。到他们工作了,又遇上经济建设,人才难得、人才贵,有学历、有文凭的人工作好找,得到重用,待遇也好。所以这一代人都想要求子女能够上大学。我们做过几次调查,到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孩子的家里去访问,80%以上的家长都希望他的子女能上大学。包括一些农民工,就算吃尽千辛万苦,也要让他的子女上好学校,能上大学,希望上名牌大学,当然最好是清华、北大。这种心理很普遍,形成了社会风气。但是教育资源总是有限的,不管怎么建,还是不够的。现在我们每年招50多万人,但是还有多一半的考生进不来。比1977年、1978年的几十个人考一个,要好得多了。另外一个是人们的观念原因。中国历来重视教育,中华民族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重视子女的教育是好的,但问题是现在大家都想享有比较好的教育,目标都向好的学校集中。在社会上,从小学、中学就开始竞争,都想上重点学校。所以怎么喊减轻学生负担都不行。这个事情已经好多年了,现在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我想,这种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家长的竞争。

一方面客观上有如此强烈、普遍和比较高的要求,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另一方面当今的经济条件、财政体制拨款不到位。本来,教育是公共产品,办教育主要应由国家财政来支撑。以前国家财政状况不好,现在好了,但财政给予教育的拨款,到现在还是相当不足。教育法规定,教育经费要达到GDP的4%,这几年绝对数字在增加,但是4%就没有达到过。高中和大学经费不充裕,必然加重学生的负担。加上教育体制改革还没有相应地跟上,管理不到位,非教学人员多,学校开支大,教学成本高,学校各种名目向学生收费。这就是“上学贵”的原因。当然,还有一方面是学生家长为了使子女能到重点学校学习,想办法交的额外费用。这两者的含义是不同的。

“上学难”、“上学贵”是我们国家在特殊阶段出现的特殊的社会现象。好在党和政府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正在采取各种措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这次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指出,要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注重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正在贯彻落实。随着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社会全面进步,上述特殊阶段出现的“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作者陆学艺 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来源: 北京日报

相关文章:
人大代表:加大扶持力度 发展主流网络媒体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看汽车产业的大趋势
政府工作报告定基调 四举措“剑指”房价大涨
政府工作报告修改32处 12处较重要
代表委员:新一轮思想解放高潮即将到来
"高效公平环保的中国方向" 赢得世界"密集聚焦"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
图片新闻:
2008年中央将再投入68亿 用于保障廉租房建设
拉萨极少数人打砸抢 西藏负责人答问[通告/外交部答问]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 聚焦:换届·民生·物价·房价·医改/ 重要文献
· 中国推行大部制改革
· 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 考研资讯大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现代化报告—国际现代化 / 生态现代化 / 社会现代化 /科学发展报告
· 中国社会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