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狂欢式怀旧 宣泄严酷现实里的“压力山大”

2013年12月31日10:4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感恩父母 大结局 大时代 英文片名 中国合伙人 致青春 逆光飞翔 青春派

青春是一面总能找到自己的镜子

青春不止有爱情,更重要的还有梦想。如果说《致青春》主打女青年的爱情,那么《中国合伙人》则让男中年们集体回忆了把心怀大志、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

三名男主角涵盖了整个70后的时代特征:土鳖、海归和愤青。英文片名虽然可直译为《美国梦在中国》,说的却是地道的中国式梦想的故事。心怀梦想的小人物从象牙塔走入社会、走进职场,他们经历过失恋、失业,遭遇过各种挫折,曾跌落谷底,也一直奋力拼搏。他们因为单纯的友谊紧密团结,却也因为利益矛盾分道扬镳。抛开那个掘金成功的完美大结局,这几乎是大部分70后的人生轨迹。影片像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

这群几乎被柴米油盐磨光锐气、磨平棱角的中年人,在这近两个小时里,突然看到了当初那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己,看到了久违的天真、冲动和勇气,禁不住地热泪盈眶。

“梦想、冲动、挫折、迷茫以及不折不挠的拼搏,都在这部电影里淋漓尽致地感受到了。青春不是不咸不淡的小恋爱然后毕业就分手,青春是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奋斗史,是不能改变世界至少也不被世界改变。”编剧查文潇如是解读。

虽然票房大卖,虽然拿下官方、民间多个奖项,但《中国合伙人》也饱受诟病。不喜欢它的人指责这部励志片“过于功利”,励的不是志而是钱,财富成为衡量梦想成真与否的最重要标准,“而在欧美主流社会,鼓励的是追求个性自由,回归心灵,这才是真正的梦想成真。”

《中国合伙人》难免会被拿来与台湾励志片《逆光飞翔》比较,后者显然更符合“欧美标准梦想”。

《逆光飞翔》根据真人真事改变,讲述了一名全盲钢琴家与梦想成为舞者的女孩,两个人互相鼓励、勇敢逐梦的一段历程。没有光彩夺目的大成功,只有两个平凡人为梦想努力的点点滴滴。连台词也是朴实无华的。“如果你不试的话,你怎么知道自己能够做到多少。”“如果对喜欢的事情没有办法放弃,那就要更努力地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很多人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它更契合普通人的成长经历。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深刻体会,人生每一小步的前进,背后有怎样的坚持和付出。“梦想即使逆光即使不被理解,即使不成功即使失败了,但是那个追求的过程让我们成长了。” 台湾作家龙应台评价该片:“影片中传递的纯真和善良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力量。”

然而这部赢了口碑的正能量影片,并没有在我们这里赢得市场。排片期短,观众少,票房不到600万元,相比《中国合伙人》豪气的超5亿元票房,简直惨不忍睹。

显然70后的观众更喜欢家喻户晓的“成功大逆袭”。“喜大普奔”的结局符合这代人的价值观,也更具励志意义。

70后出生在一个讲理想的年代,不以金钱为衡量标准,不拼爹、不啃老,父母灌输的理念是“一切要靠自己”。然而等到这拨人成年,社会早已突飞猛进,进入了一个重现实的年代。他们对财富就格外敏感起来。有调查显示,70后职场看重什么?挣钱。70后注重的成功标准是什么?社会地位。

《中国合伙人》理所当然地胜出了。自觉暮气的70后们再次被年轻和朝气击中,醍醐灌顶般,瞬间原地满血复活了。

“青春是用来成长的,也是用来实现梦想的。只要我们一路不遗忘,不言弃,那么即使再难实现的梦想,又何惧呢?”

哪怕短暂的意气风发,也是沉闷生活里的亮色。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