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的思维之美、理性之美,曾令无数科学家倾倒。在人类历史上,数学不仅促进了人类智力和思维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飞跃。“数学奥林匹克”,被认为是数学“思维的体操”。世界上不少国家开设了奥数教育和奥数竞赛,其目的是发现具有数学潜质的天才少年,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启智教育,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和兴趣。作为一种学科,奥数本无可厚非。然而,“奥数热”在中国的不断升温,却与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主旨渐行渐远,更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
前不久的一项权威调查显示,83.6%的公众支持改革或取消奥数,74%的人认为,“奥数可以作为升学、择校的捷径”是“奥数热”愈演愈烈的首因。
奥数,本来可以让孩子们感受数学之美,但一旦搭上“升学战车”,立刻就变了味儿。据研究,奥数只适合少数对数学有兴趣、有特长、有天分的学生,只有大约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习奥数。科学家早已形成这样的共识:学不学奥数关键在于孩子的兴趣,奥数不适于作为通识教育的内容,大规模推广奥数教育绝对不可取。有人形象地比喻,奥数就像竞技体育,而孩子日常的学习就像是群众体育。比如体操或举重,作为体育项目只适合少数人,而为了选拔所谓的体育精英,让所有孩子都去练,后果可想而知。在美国、俄罗斯、日本等一些国家也有一些学生学习奥数,但由于不与升学考试挂钩,奥数显得很纯粹,就像杂技、魔术、跆拳道一样,孩子们学与不学,完全出于自己的兴趣。
而我国的“全民奥数”,却让95%的学生成了陪练。奥数被异化,毁掉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今的奥数,不是引导孩子探索求知世界,不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而是以应试和分数为目标,用题海战术、强化培训、机械训练、重复演练等,让学生向高分狂奔,向考试冲刺。这样的教育,不仅使奥数失去了数学之美,失去了科学精神,而且使不少原本喜欢数学的学生变成了做题机器,泯灭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
在严重破坏数学之美的同时,奥数也剥夺了中国孩子的自信和快乐。奥数内容向难、偏、怪发展,成为难倒学生的利器,让孩子产生挫败感,进而对数学望而生畏;在低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开奥数课,更是一种典型的拔苗助长,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前两年,广州市曾对1000名少年儿童进行了一个“梦想大调查”,竟然有不少孩子的梦想是“永远不要再上奥数课”。奥数,俨然成了一些孩子的噩梦。
奥数被异化的严重后果在于,它成了误人子弟的代名词。权威专家对此忧心忡忡:“奥数是一个让大部分孩子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课程”,“伤害着整整一代少年儿童”。就连国际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也曾严厉指出:“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正在扼杀我们的天才”。
尽管如此,无助、无奈的家长们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仍视奥数为孩子升学的一个重要砝码,即便不很情愿,也不敢轻易放弃。就这样,“奥数热”无形中加重了中国家长的集体焦虑。
变了味儿的奥数,亟须走出功利主义的泥潭和应试教育的误区。(袁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