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浸泡“翻新土豆” 食用可能中毒

2012年05月03日15:2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翻新 化学方法 土豆价格 食用 化学物质 焦亚硫酸钠 马铃薯 龙葵素 翻新土豆 新闻晚高峰

中广网济南5月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眼下还不到新土豆上市时间,但在山东部分农贸市场却有大量外表光鲜的新土豆上市。记者调查发现,外表光鲜的土豆竟然是“翻新货”。

新土豆(左)“翻新土豆”(中)老土豆(右)

虽然还不到新土豆上市季节,但是记者走访了部分农贸市场发现,市场上已经有大量新土豆上市。这些土豆外表光鲜,甚至连泥土都没有,凭着一副好卖相这种土豆价格也比那些老土豆高出了不少。

记者:土豆怎么卖啊?

商贩:一块五。

记者:一块五,这个呢?

商贩:这个三块。

记者:这个多少?

商贩:三块这是新的,今年刚下的。

记者注意到,同样是土豆,新土豆和老土豆批发价格却差了不少,有的土豆一块二一斤,有的土豆则卖到每斤4块钱。价格便宜的土豆看上去皮厚,并且明显已经发芽,而所谓的新土豆呈嫩黄色,不但没有发芽,甚至用手一搓就能把皮搓掉,看上去十分新鲜。而在同一个市场里,一位商贩却悄悄告诉记者,新土豆吃不得。

商贩:用机器还有药水什么的来回过滤,来回刷洗。洗了之后当新地卖。

商贩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的新土豆都是大棚土豆,价格较高,而一些外观看上去新鲜光亮的其实是经过抛光和水洗后的土豆。并且表示,这个时候,新土豆根本不会上市。

商贩:今年土豆少,没下来呢,才开始下。

翻新土豆的化学方法

翻新土豆究竟用的什么招?经过多方打听记者了解到,翻新土豆过程很简单,满身是土的黑土豆放进专门的清洗机器里面,经过水洗、浸泡、机器抛光,一番程序下来,老土豆就旧貌换新颜。

里边暗含什么机关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将从市场上购买的所谓新土豆带到了山东轻工业学院百姓实验室里检验。拿到样品后,杜登学教授专家就怀疑这是经过 焦亚硫酸钠浸泡的陈土豆。为了正式加以判断,专家对陈土豆和“新土豆”进行了对比试验,将新老两种土豆皮浸泡液与高锰酸钾溶液混合,果然不出所料,翻新土豆皮的浸泡液遇高锰酸钾很快褪了色,这说明新土豆的表皮经过焦亚硫酸钠处理过。

翻新土豆的危害

杜登学:它经常用的的就是焦亚硫酸纳或者柠檬酸,这是被添加剂处理过的土豆浸泡液,反应速率不一样,看样子这个还原剂更多一些。

专家介绍说,经过水洗翻新处理过的土豆,会把已经长芽的土豆变为“无芽”土豆。土豆在长期储存过程中会产生龙葵碱,食用后会中毒,老土豆经过简单处理后只是将表面的芽去掉,而一些发绿块茎内可能还残留有龙葵碱,另外在水洗翻新时加入某些清洗物质,也会对身体就会产生直接危害。

如何分辨真假土豆

既然翻新的土豆有毒,那么如何辨别真假新土豆?工商执法人员表示,用手指轻搓土豆的表皮,新土豆的表皮只要轻轻搓一下就会掉,而“翻新”的土豆表皮不容易剥掉。

一般来讲,正宗的新土豆含水量比较大,手指甲按进去的部分有明显的汁液渗出,肉质也很坚硬,而陈土豆不仅水分不多,而且肉质也有胶皮感的弹性。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可根据上述几点进行辨别,切勿被“漂亮”的外观所迷惑。

搜狐健康补充阅读:

用来浸泡土豆的“焦亚硫酸钠”是什么?

徐斐(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副院长):焦亚硫酸钠属于漂白剂、防腐剂。焦亚硫酸钠是一种致癌物质,可以形成亚硫酸,是较强的还原剂,在被氧化时可将着色物质还原褪色,使食品保持鲜艳色泽,还可抑制食品中的氧化酶,防止食品变质;由于其还原作用,可阻断微生物的正常生理氧化过程,抑制微生物繁殖,从而起到防腐作用。

焦亚硫酸钠对人体的各种系统、器官、组织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其残留产物二氧化硫在湿润的黏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损害支气管和肺部,进而诱发各种呼吸道炎症。

吃了发过芽的土豆会怎么样?

范志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马铃薯含有一种有毒成分叫龙葵素,可损害细胞膜,可引起溶血,并可麻痹神经中枢,让人感觉到口舌发麻、恶心、腹泻、神志不清等,严重的可以致死。

成熟马铃薯含龙葵素极少,每100克仅含5~10毫克龙葵素,不会引起中毒。有研究表明,龙葵素在马铃薯皮(及靠近皮的部位)中含量较多,尤其是因保存不当马铃薯皮变绿后,龙葵素含量就更高了,去皮加工后可降低龙葵素含量

马铃薯发芽后,其龙葵素含量大增,每100克马铃薯可达30~60毫克,甚至高达400毫克以上,会导致食物中毒。除发芽马铃薯外,未成熟的马铃薯(皮色青紫)也含有大量龙葵素。

注意:不要食用发芽或未成熟的马铃薯。龙葵素在发芽的地方最为集中,它还具有一定水溶性,遇酸易分解,充分煮熟也能解除其毒性,所以挖掉发芽部位,浸泡30分钟并丢弃浸泡水,彻底煮透并倒掉汤汁,烹调时加醋,都有助于防止龙葵素中毒。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