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一个瓷瓶能拍出5.5亿元!随着艺术品天价纪录又一次被刷新,艺术品的投资价值再次引发投资领域的强烈关注。那么,艺术品的投资价值究竟如何?陶瓷收藏家李家明告诉记者,目前的艺术品收藏市场有点“虚热”。他认为,真正好的艺术品升值空间无限,但大多数质量不高的“普品”前途不大。
谈市场艺术品近两年升值迅猛
11月11日,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一个估价并不高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一举刷新5个月前黄庭坚书法《砥柱铭》以4.3亿元人民币创下的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而眼下,国内艺术品秋拍即将井喷式爆发。有业内人士认为,5.5亿天价拍卖将成为重要前兆,可能引发秋拍中产生更多天价艺术品。
沪上功力深厚的陶瓷收藏家李家明介绍说,在过去几年中,艺术品升值的速度正在加快。“特别是最近这一两年,升值非常迅速。”他去年花30万元买来的一件竹刻摆件“刘海戏金蟾”,如今身价“翻个跟头肯定没问题”。另外一件宋瓷,两年前价值68万,今年已经有人出价200万,李家明都没有卖。
据李家明判断,按照最保守的估计,无论是明清瓷器还是元代以前的“老窑”瓷器,最近两年都翻了两到三倍。此外,字画、铜镜等各收藏品种都有迅速升值。
但不同的艺术品升值空间差别很大。李家明介绍说,以瓷器为例,元代以前老窑瓷器因为时间跨度特别长,但其中的普通瓷器大多升值较慢,每年的升值空间乐观估计大约在5%-10%左右,有些可能还不到,而真正的精品,因为极为稀缺,所以升值迅猛,一年间价值动辄翻番,而且前途无量。
谈藏家收藏者不能跟着别人“举牌”
虽然艺术品升值空间巨大,但李家明认为目前的收藏市场中已经出现了“虚热”现象。
李家明介绍说,目前国内约有7000万的收藏大军,实际数字可能还不止,但其中只有10%左右是真正的行家高手在收藏精品。大多数藏家收藏的只是质量不高的地摊货和普品,还有小部分藏家处于盲目状态,收的甚至是仿品。
说到“虚热”的原因,李家明表示,一方面是舆论导向问题,有部分收藏类的电视节目对观众有些误导,有的节目中所谓的“专家”其实并不太懂行,估价也缺乏依据,水分较大。另一方面,少数拍卖行在拍卖艺术品方面也会有意制造火热的假象,雇些托儿参与竞拍,抬高价格等。这对真正懂得鉴赏艺术品的收藏者倒是影响不大,但对很多不懂收藏、仅把艺术品作为投资工具的投资客会造成一定误导,甚至会扰乱收藏市场。
李家明告诉记者,他也经常参加艺术品拍卖会,近年来他每次在拍卖会上都会看到有些有钱人,不懂鉴别艺术品,只是看到很多人竞拍某一件拍品就跟着举牌,往往花了大价钱却物非所值,甚至买到假货,不但失去了投资意义,甚至可能造成经济损失。
谈鉴别高仿技术使鉴定难度加大
事实上,鉴别艺术品不仅对外行来说非常困难,即使对内行来说,难度也在日益加大。
一方面,真的艺术品看上去越来越像“假”的。李家明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国外先进的清洗、修复瓷器的技术传入国内,很多传统的鉴定方法正在失效。例如,一个很传统的鉴定古代瓷器的方法是通过观察瓷器的老气、釉相以及气泡吃土痕迹等特征来判断年代,但如今,随着瓷器“美容”技术的提高,经过清洗、修复、打腊、抛光等处理的艺术品已经修旧如新,老的痕迹很难找到,传统方法就很难鉴别了。
另一方面,假的艺术品倒越做越“真”。现在的高仿技术已经发展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高仿品已经越做越好,越做越真,即使是高手,也难免有时候会“打眼”上当,何况初入门的新手?
在李家明看来,收藏艺术品并不适合所有人。有的人懂得欣赏,但没有那么多的资金;还有的人虽然实力雄厚,但是不懂得鉴别。“如果真的要投资艺术品,要么自己多学习鉴别知识,深入研究中国的文化历史,要么请一位懂行的或者信誉好的经纪人。”
至于这件拍到5.5亿的清代瓷瓶,李家明认为价格虚高了。他认为这个瓶算不上古代艺术品里的精品,只是皇家匠人做出来的工艺品,不过工艺繁杂,而且存世量很小,但其艺术价值没有如此之高。(上海青年报 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