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第五章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5.1 继续坚持京都议定书和巴里路线图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认为:
目前世界各国在消除贫穷、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从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世界各国在环境保护和国际合作方面的风气进一步的扩大,争吵日益严重,甚至影响到相互之间的信任。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全国温室气体气候问题的谈判,我个人认为没有沿着议定书和巴里路线图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方向继续前进,对今年年底在南非举行的整个大会,前景并不明朗。全球2050年温升两度目标现在能否实现,我个人感到前途比较渺茫。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威胁。尽管如此,一个令人欣慰的趋势也逐渐在形成,那就是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求新的推动经济增长技术的发展方向。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性,以及金融危机以后人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推动力的迫切性,使得我们要进一步考虑低碳在中国以及在世界经济转型中的作用。从中国来看,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二五”的规划建议,今年三月份全国人大又通过了关于"十二五"规划的纲要,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战略。“十二五”计划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主线,在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思路上将实行一系列的重大转变。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改变过去我国所实行的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的增长模式,力争在短期内实现低投入、低能源、高产出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面对国际气候减排的压力和国内经济发展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发展低碳经济将成为中国有效的发展模式。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中国必将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调整产业的结构、改变消费的模式,发挥潜力,加强同国际组织和各国的合作。为了全人类的福祉,今后中国的环境保护和国际社会合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应以消除贫穷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应该尊重各国的国情;
三、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应该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四、发展绿色经济应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形势。
5.2 中国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方向是“发展、改革、创新、民生”
中国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认为:
将“十二五”浓缩成八个字,即“发展、改革、创新、民生”,这八个字代表中国发展的基本方向。“十二五”规划实现之后,到2015年中国的GDP要从现在的39.8万亿达到55.8万亿,也就是到2015年,中国的人均GDP要达到六、七千美元,接近世界的平均水平。“十二五”期间的另一个指标是,中国的城镇化率从目前47.5%达到51.5%,达到一个根本性的转折,从以农村人口为主转向以城镇人口为主。还有一个指标非化石能源使用要达到15%,把非化石能源的利用作为整个结构调整的重要问题。
一、“发展”
在中国的传统的政治文件中或者经济文件中,都是提到了经济增长方式。在"十二五"期间,转换了一个词叫经济发展方式,即快速增长不能代表真正的发展,更要注重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即把“又快又好”转换成“又好又快”,把数量增长转换成质量增长。要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两型社会和绿色的发展。在我们目前推动的发展方式中,包括各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这项工作,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也要采取一些措施,如碳放交易市场等工作都已慢慢启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应对气候变化并不是从根本上解决某些问题,如何适应气候变化,应该作为我们一个重要工作。同时,也要积极的开展国际合作。二是要注重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资源节约以及资源管理。要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已启动环境保护,我们在解决环境问题时,也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结合中国人口多的特点,要注重生态安全,做好生态的屏障,同时还要采取生态补偿的机制来解决环境问题。
二、“改革”
改革就要调整,调整和改革要融在一起。从中国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宏观的结构调整,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区域结构调整。关键在于,一是解决农业问题,中国解决好自己的粮食问题,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的贡献;二是调整改革,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中国的传统产业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许多传统产业还没有实现它的利润周期,要调整就要压缩它的利润周期。与此同时,要注重新兴产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也需要进一步调整服务业,要改变传统消费,实现现代消费。如果能够提高服务业的水平,减少投资拉动,可能对绿色能源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三、“创新”
创新是中国乃至于世界发展的巨大动力,在创新的问题上,各个国家都在进行紧锣密鼓的研究。对于中国来讲要实施重大专项,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创新活动来实现人才和队伍的培养,同时要特别加强管理。
四、“民生”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对民生有很大程度的关注,包括公共服务、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收入增长要与发展同步,报酬增长要与提高生产效率同步。鼓励广大民众通过绿色发展,通过实际行动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十二五”规划中特别强调要缩小差距,包括城乡地区收入差距,基本生活条件和生活保障要有大幅度提高,同时要有社会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包括卫生、养老、住房、就业等。发展新能源推动绿色经济,我们应特别关注绿色经济服务业。任何一个产业、产品,在进入到千家万户之后,它的生产潜力、利润潜力及开发空间就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