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31【清理规范驻京办】
长期以来,一些驻京办“跑部钱进”备受诟病。2010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北京办事机构管理的意见》;4月1日,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清理和规范各地政府驻北京办事机构管理工作进行部署。
2010年11月9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布625家被撤驻京办名录。截至2010年7月底,驻京办清理撤销工作已基本完成,除50家省级政府(包括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经济特区政府驻京办事机构和296家地市级政府驻京办事机构保留外,撤销的驻京办事机构共625家。其中,地市级驻京办8家,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驻京办189家,县、市(县级市)、旗、市辖区政府驻京办374家,各类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其他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单位驻京办54家。
32【清理“小金库”】
2009年上半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2009年4月23日,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印发《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同年8月,中央纪委印发《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的处理依据作了明确规定。
从2009年至2011年底,全国共发现“小金库”60722个,涉及金额315.86亿元,责任追究10429人,有效遏制了“小金库”易发多发势头。
各级专项治理机构及时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回头看”和“摸底排查”工作。全国自查自纠发现“小金库”45835个,占发现总数的75.48%。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对1141个中央单位、103家全国性社团及57户中央企业进行了重点检查。
33【工程治理】
工程建设领域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为规范工程建设领域的市场交易行为和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2009年夏,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集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工程治理开展以来,全国共排查工程项目42万多个,整改问题22万多个。中央工程治理领导小组部署对国土资源、交通运输、铁路、水利、市政等领域开展集中检查,中央检查组抽查123个项目,整改问题325个,提出整改建议409条;各省(区、市)共检查重点领域工程建设项目10万多个,整改问题3万多个。截至2012年8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问题举报5.07万件,立案2.71万件,查实2.43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81万人,其中厅(局)级干部94人,县(处)级干部1697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9794人。
34【制止公款出国旅游】
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全国组织开展了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中办、国办2009年初印发了《关于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的通知》。
经过专项治理,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全国因公出国(境)人数首次出现大幅下降,较2007年下降了12.2%。2009年,全国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团组数、人次数、经费数与2006-2008年3年平均数相比,分别下降了49%、45.5%、37.6%,节约经费16亿元。2010年,全国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团组数、人次数、经费数与2006-2008年3年平均数相比分别下降47.1%、43.9%、32.6%,节约经费14亿元。
在专项工作中,有关部门颁布实施《加强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等,完善了因公出国(境)管理制度。严肃查处了吉林省原煤炭工业局长期大规模组织公款出国旅游等一大批案件,有力震慑了公款出国(境)旅游组织者和参与者。
35【清理党政机关违规公务用车】
公车腐败现象,一直饱受诟病。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提出,要认真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2011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分级对全国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进行全面登记自查和审查核实,清理出超编、超标等违规公务用车19.96万辆。制定《党政机关违规公务用车处理办法》,明确政策要求。一些地区和部门还对违规使用军警号牌等问题进行了清理纠正。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制定印发了新的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制定完善了一批专门性管理办法,初步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管理粗放、审批随意、超编超标等问题。经过专项治理,中央和国家机关一般公务用车实有车辆减幅达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