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中新社德班12月6日电(中新社记者 俞岚)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本周进入高级别会议阶段,各国部长云集德班,但“中国角色”依然是关注焦点。
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6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理直气壮”来参加谈判,完全有理由坚持立场,并积极“解疑释惑”。
伴随快速增长的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在气候谈判中受到的压力也与日俱增。解振华说,中国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增加了我们谈判的底气”。
中国是第一个发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2006年至2010年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19.1%,实现节能6.3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近15亿吨。
解振华指出,中国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哥本哈根协议、坎昆协议中各国已经取得的共识,“应该中国做的,中国都做了”。
“在这点上,我们问心无愧,完全有理由坚持我们的立场。”解振华说,“中国理直气壮来参加谈判。”
在气候谈判陷入僵局之际,中国扮演了积极的建设者角色。自上周末抵达德班后,除了六、七个小时的睡觉时间,解振华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他说,这几天一直在和一些主要国家和利益集团做“解疑释惑”的工作,尽力去弥合各方分歧。通过多边和双边磋商,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增加了很多共识,消除了一些分歧”,“现在大家都愿意团结起来,发出一个声音,争取我们最大的利益”。
在和发展中国家协调的基础上,针对一些特殊的问题,如《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绿色气候基金、法律约束力等核心问题,中国和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伞形国家”也分别进行了沟通。
“我们互相交底”,“既有非常坦诚、直接的交锋,也有很好的合作”。解振华说,目的是为了推动整个气候谈判的进程,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
在解振华看来,虽然德班会议上各方已经达成了一些共识,但在焦点议题上分歧仍然很大。
“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解振华说,接受《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减排承诺的发达国家是有条件的,而他们所提出的条件很多国家又是不能接受的。
“要在‘有条件’和‘不能接受’之间找到平衡,又不损害各自的利益,还要能使进程往前发展,这是当前最应该解决的问题,但也是最困难的问题。”
他指出,多边机制的特点是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协商一致,“有一方不同意,这件事就办不成”,但“既然有这个机制,就应该遵守游戏规则”。希望在多边机制下,找到“既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但又有适当的灵活性”,“大家都不满意,但又都能接受”的方案。
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只剩下四天时间。解振华表示,“今天和明天是谈判最关键的阶段”,如果今天晚上不能取得一些积极进展,那么峰会取得实质性成果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小了。他说,“我们正朝着磋商有进展的方向努力”。
几天前,中国宣布,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减排协议持开放态度,成为黯淡的德班会议上难得的一抹“亮色”。有评论说,中国为德班峰会注入了信心,甚至可能令《京都议定书》“起死回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