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许吟隆与中英瑞合作项目专家杨沫宣一起参加在中国角的活动
节能减排,低碳行动,各种行动充斥人们视野,国际谈判如火如荼……目前,“减缓”的工作轰轰烈烈,为人关注;而人们对“适应”的了解和关注似乎达不到那样的热度。
“‘适应’与‘减缓’相比是否同样重要?”在德班中国角举办的“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成就与挑战”边会上,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许吟隆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他说,中国政府一向表示,减缓和适应工作同样重要,在《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中都强调减缓与适应并重。但是,适应问题却比减缓问题要复杂得多。减缓工作就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虽然途径很多,但在全球目标明确一致,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公众,实施起来容易找到着力点。而适应的目标则是多样的,有经济的、生态的、社会的目标,各领域各区域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适应的方式也都不一样,非常复杂。适应工作是一个稳步推进的长期的过程。
“但适应是实实在在的,也是紧迫的。”中国是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中国国家大,人口多,粮食安全挑战大;气候具有多样性,极端天气事件日益增加,2006年2008年和去年的灾害,都具有在气候变化情况下的新特点。而中国现在又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由于防灾体系不完善,大量社会财富暴露在威胁之下,每当灾害来临,都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损失。因此,许吟隆认为,现在我们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任务更加紧迫,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以前中国对气候变化做出的适应都是不自觉的,而现在应该是主动的有计划性的,才可以避免重大灾害损失,工作效益才会更好。我们国家做了很多工作,但目前,相对于减缓,全球在适应方面的工作都做得不够,包括中国。而气候变化的整体趋势还在继续,将来适应的工作会越来越重要。”
许吟隆认为,从整个适应工作来看,不像减缓那么轰轰烈烈,但也是实实在在的,是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在农业领域,我国在种植结构调整、兴修水利、防治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比如种植结构的调整,原来东北种植水稻范围很有限,现在已经是大面积种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但是我国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少在国家层面上的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缺少资金保证机制等等。
作为一名农业气象专家,许吟隆提出了在农业方面加强适应工作的三个具体建议:一是主张在坡地实行梯田化,平整土地,可以防干旱防洪涝。二是在平原地带建设农田防护林,建设生态用地,这是减缓旱涝、干热风和霜冻灾害的很好措施。三是归还农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的历史欠账,这个问题在西南地区尤为凸显,如果在未来5到10年之间解决好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同时,他认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同样重要。比如城市内涝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而且在一些城市情况较为严重。原因之一是在气候变化条件下暴雨越来越多,另一个原因是对危害估计不足,城市规划方面不合理。城市也有很多适应工作要做,比如防洪设施的改造与洪水的收集和利用,涝灾的预防和减轻等等。另外,城市的热岛效应、雾霾都直接危害城市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在城市化过程中,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未来城市建设中把基础建设搞好,做好规划,避免灾害,”许吟隆强调说。
许吟隆表示,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虽然全世界的工作都有待加强,但目前很多国家都各有强项。来到德班进行国际间交流,对提高能力开拓思路很有帮助。通过活动与各国专家交流尤其是与发展中国家交流可以找到共同的领域一起合作,共同开发。过几日,他将与非洲国家的代表一起讨论如何进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中国报道杂志社赵珺发自德班/外文局气候变化会议报道组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