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吴为山委员:为社会留下更多的文化记忆

2012年03月14日12:5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艺术家 文化自觉 写意精神 现当代艺术 文化理想 文化学者 吴为山 文化名人 文化取向 文化精神

记者:我们欣赏过您创作的很多文化名人塑像,季羡林先生曾评价您“将文化精神溶入历史发展生生不息之长河中,扬中华之文化,开塑像之新天”。这些塑像作品诞生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您践行“写意雕塑”论的过程吧?

吴为山:理论源于实践,实践得出真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之所以选择历史文化名人作为雕塑对象,重要的是因为他们是中国文化的道德文章的具体体现,为他们塑像形成系列,达到为时代塑像,为文化塑像。说到这里可以给你举一个例子,为杨振宁先生塑像曾是我多年的夙愿,在与之交往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先生不仅是科学大师也是文化学者。他的温良、灵敏、坚毅和大智慧,我将这种风骨和形神体现在塑像中,就是饱满的天庭、富于数理逻辑的方正脸型、一丝不苟的发型、敏锐深情的眼睛、自信坚毅的嘴角……

关于继承传统,我还想说,今天我们的学院教学很重要,一定要坚守传统,学院的主干教学要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体系要以经典为范本,经典中包含了创新理念。当然,许多新观念、新思潮可以通过讲座和后期互动去带动。1996年我赴欧洲,荷兰政府请我为荷兰女王塑像。通常西方艺术家很难画中国人面或塑中国人像,反之亦然。但我汲取传统写意手法之精华,创作重点集中在表现女王的神情和精神风貌上,作品获得了成功,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这种成功是中国学院写实主义教学与传神写意的传统美学观相结合的成果。女王像不仅仅是一尊像,她凝聚了神,是东方传神论的具体实践。

记者:再来谈谈第二个责任——艺术语言的历练。

吴为山:没有技就没有艺,没有文也没有艺。艺术家要对自己从事的艺术门类有深厚的技巧历练,包括技法、材料、方式以及形式的演变等。勤奋练功不必再多说,我今天想着重谈谈艺术家要时刻把握时代变化和艺术语言的变化。

过去有石雕、木雕、青铜器、铁器等,现在发展到不锈钢雕塑,甚至运用声光电创作,这些都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材料的变化承载着人们思维的变化。面对新事物,艺术家要有责任感去研究它。有时候面对我的学生,我会感觉跟不上他们的步伐,一天不学习我就觉得赶不上他们了。所以不管是谁,都不能只满足于传统方式方法的研究,还要向未来看、向年轻人看,在人类创新成果中寻找新观点、新方式。

当然,这绝不是说过去的材料、技艺等过时了,而是要求艺术家具备发展的眼光。艺术的发展不应该以方式而定,也不是其表面的形式而定,而是要以其创新思维来定。我提出写意雕塑,并不是要否定写实主义,实际上我的写意也是建立在写实基础上的,它是对写实的拓展。

记者:除却熟谙本专业技艺语言,艺术家还应对艺术价值进行判断,找到创作方向和创新点。这便是您刚才提到的第三个责任,要怎样才能履行这个责任呢?

吴为山:我们对整个中国的、世界的状态要有所了解。宏观上来讲,要把中国文化的深厚传统融入到现代艺术中成为人类文化的新的创造。这就是我们的坐标点,承上启下,学习先人、传承后人。这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我主张雕塑创作要融汇中西方艺术的精华,所以我很愿意“走出去”,在国外通过讲学、展览、创作进行交流。现在韩国建立我的雕塑公园,英国剑桥博物馆前有我塑的孔子像,我并不沾沾自喜于诸多作品在世界各地,我把它们看做是世界在检验中国当代一位艺术家的成果。在走出国门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要检验自己。比如我作为第三届长春世界雕塑大会的学术总主持,邀请了105个国家的艺术家汇聚长春进行交流、创作和展览。我们中国雕塑院组织老、中、青雕塑家前往东南亚、东欧等地考察,还建立了中国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做这些力所能及的具体工作就是为了尽那份艺术家的责任。

记者:我们常说,体悟生活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来源,您为什么把它上升为一种责任?

吴为山:生活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真善美的东西,你要用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去感受它。与人交往、参加各类活动、深夜在工作室里静悄悄地工作……这都是在体验生活。要在创作中思考,也在思考中创作。要感受这个时代的精神,感受人们的精神世界,要感受最本真的“我”。体悟生活,让艺术找到对话者,同时也找到接受者。从这种意义上说,体悟生活是艺术家的一种职业责任。2003年我的作品《睡童》荣获英国皇家雕塑家年展“攀格林”奖,打破了该奖项历来都被欧洲艺术家包揽的惯例,这尊作品能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反映了最本真的情感:襁褓中的婴儿,头微微仰着,眼睛闭起,小嘴微张,酣然入睡的模样惹人怜爱。而这个作品的原型,就是我在南京著名设计家速泰熙家见到的他的小外孙。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艺术家躬逢盛世、如鱼得水。在好的时代,艺术工作者一定不要迷失方向,要有危机意识,要找准创作结合点,脚踏中国文化优秀土壤,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

记者:荣获首届“中华艺文奖”时,组委会曾给予您“在雕塑创作中倾注了对国家、民族的赤子之心”的评价,我想,正是这颗“赤子心”引领您找到了今天所谈的种种责任感。

吴为山:一个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一定是会去思考的,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一定是勤奋的。创作过程是一种文化自觉,勤奋是因为他找到了源泉和目标。没有作品光有理论不行,这是艺术家的责任,不仅要有创作,还要有思考,不仅要有思考,还要有作品来证实你的文化取向和价值。所以多年来我通过大量的雕塑作品和创作实践,来实现自己的人文理想。我平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用三十年不到的时间创作了一批雕塑。为历史、为文化、为时代造像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是我勤奋的原动力。

最后我想说,艺术家要沉醉到历史深邃的时空中,沉醉到文化深沉的内涵中,沉醉到自己思接千古、神游八极的创作境界中,沉醉到生活的最底层,感受最朴质的人民情感。敬畏传统、感知生活、感恩人民、感悟创造。我要始终不渝地向传统学习,向所有值得学习的人学习,为祖国为人民创作更多优秀作品,为社会为文化留下更多时代记忆。(李珊珊)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