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体改革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记者会/实录

2012年03月08日16:3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文化 改革 发展 繁荣 政协委员 冯骥才 记者会 尹力 电影
  • 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记者:

我想请问冯骥才委员,曾经我们最有影响力的作品都是和农村题材相关的,像《暴风骤雨》。而现在优秀的作家像贾平凹、莫言等人的创作也离不开农村题材,但是当下农村题材的作品似乎很少有广泛影响力的,对此您怎么看?另外诗歌在我国乃至世界中的地位都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发现很多诗人难以靠单纯创作诗歌为生,很多都转投其他行业,比如去写小说、写剧本,您对这个现象应该怎么看?

2012-03-08 16:09:50

  • 冯骥才:

诗人要靠写诗为生我觉得是很难的事,比如去年获诺贝尔奖的诗人一年才写了一首诗,靠那首诗按现在稿费计算说实话比民工还苦,那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你刚才所说的问题我觉得很对,我们的作家确实有一个和生活的关系问题,我们对这个时代、对土地和人们的命运是不是关切的问题。我倒是很佩服你刚才所说的几个作家,他们一直在生活的深处,我觉得这是作家的良心。我始终认为我们的艺术家、我们的作家应该面对我们的这个时代,所以我曾经提过一句话:艺术家要面对艺术、面对生活,背对市场、背对钱。这个钱的问题有时间我们再一起讨论,健林我也很佩服你,你是很有思想的企业家。

2012-03-08 16:10:42

  • 冯骥才:

我要想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现在是迅速富了,但是迅速富了以后我认为还是有两个问题要考虑的:包括怎么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我经常在下面跑,稿费真的是很少,下面去看了以后地方的情况确实很艰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富要富到哪去,这个问题我们也要思考。

2012-03-08 16:11:21

  • 冯骥才:

这位记者问的问题问到了我们作家的良心上了,我对这个题目也很感动,我也要和我的作家朋友们谈一下这个话题,我觉得我们的文学离我们的生活和时代远了,看看我们的电视剧、电影有多少是深刻洞悉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真正关切我们大地的灵魂、人民的命运的深刻作品的呢?这句话问到我们良心上了。谢谢你。

2012-03-08 16:12:14

  • 深圳卫视记者:

我想请问冯骥才委员,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您刚才也谈到文化产业发展要走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道路。深圳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很注重探索新型的文化业态,走出了文化加科技、文化加创意、文化加旅游等新路子,那您认为文化产业作为现代产业来讲有哪些新的动向和趋势呢?另外,您刚才也谈到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文化的发展特别需要积淀和沉淀,对于像深圳这样的新兴城市或者说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来讲,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呢?谢谢。

2012-03-08 16:13:24

  • 冯骥才:

刚才我说到文化是需要积淀的,并不是讲文化产业。文化你刚才用一个词我很同意就是现代产业,是20世纪从美国大工业时代开始兴起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是大规模生产的经营性或者是服务性的行业,这个行业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可以进入其中的,有很多精神性的东西,比如刚才所说的诗歌就永远进不了产业。精神性的东西正如刚才单院长所说,既不能打造也不能生产,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成为产业。

2012-03-08 16:14:01

  • 冯骥才:

文化产业有一个特定的内容,我觉得它是一个现代的产业,既然是一个现代的产业我觉得总理用的词汇是非常讲究的。但是文化产业中文化的部分应该注意的问题我已经说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我和健林也是一致的,他讲到创意,实际上刚才我在这里写了一个创意的词,刚才我也想和他探讨。我觉得创意是很对的,我们现在文化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创意,有很多是虚的,很多就是为了圈钱,因为国家要大力搞产业,我们国家要大力发展我们的文化产业,毫无疑问,我们要有这样的一个国民经济支柱性的产业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个产业是需要有创作的,因为它战胜了文化,文化没有创造就没有持续的生命力,一个作家没有持续的作品这个作家的生命就完结了,你的产业没有创造性的内容、方法和新的技术,你这个产业也发展不下去。所以我觉得产业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创意的问题。

2012-03-08 16:14:37

  • 冯骥才:

我们现在政府一提出来就要投入,这两个东西一结合最后做成了假大空的产业园,实际上里面没有任何内容,浪费了很多的钱财,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非常科学、理性地对待我们的文化产业,要有充分的专家论证,才能把一个个产业真正做下去。

2012-03-08 16:15:03

  • 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手机报、果实网记者:

请问尹力委员,我们2011年生产电影九百多部,数量和质量创了新高,但是适合教育类的作品很少见,像《钱学森》这样有深度的作品却缺乏和青年接触的渠道,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在校园建立影视院线是否可行?还有在当前我们的影视作品如何吸引少年的眼球?谢谢。

2012-03-08 16:15:23

  • 尹力:

我过去就是从拍摄儿童作品开始的,《好爸爸、坏爸爸》和《我的九月》都是我早期的作品。现在市场化的电影市场中,儿童电影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我们也不断地提出能否建立公益的儿童电影的放映,或者是建立校园的公益院线,从而提供更多的影片,因为确实每年虽然小观众看不到这样的电影,但是每年生产的儿童电影应该说是有相当数量的。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每年生产的儿童电影也不在少数,关键是怎么让这样的影片直接面对它的受众,让小观众能够看到这样的电影。

2012-03-08 16:15:54

  • 尹力:

实践证明包括我们的动画片像《喜羊羊》连续几年取得了很高的票房,家长带着孩子共同走进影院成为了这类儿童电影的奇观。关键不是怎么样拍电影,除了观察和注意儿童现在的欣赏趣味的变化外,我相信宣传、营销能够更多地开拓现有的放映渠道,包括建立校园公益院线不乏是一个出路。

2012-03-08 16:16:59

  • 主持人 王胜洪:

谢谢,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委员、谢谢各位记者。

2012-03-08 16:17:21

相关阅读

   上一页   3   4   5   6   7   8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