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透视“招工难”,破解“难就业”——代表委员剖析招工、就业两难困局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徐博、刘羊旸、邹大鹏)“招工难”绝非2011年才有的现象,但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招工难”不仅出现在沿海发达地区,也在四川、河南等劳动力输出大省初见端倪。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近日透露,今后五年城镇劳动力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也就是说,“难就业”同时存在。
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记者剖析了造成两难困局的四大因素。
地域差距缩小,西部用工大增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副市长刘家强告诉记者,结合四川的情况来看,沿海用工短缺的原因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工资差距逐步缩小;随着中西部地区投资条件逐渐改善,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开始与东部展开争抢农民工的激烈竞争。
去年四川引进了仁宝等项目,今年仅成都市的几个重大项目用工量就在40万人左右。目前的情况是,中西部地区的就业服务机构不再单一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到沿海去打工,而是积极争取农民工“就业不离乡”。
同时,农村可待转移的剩余劳动力持续减少。刘家强介绍,2009年四川农村富余劳动力约为1580万人,而当年四川省输出劳动力为1209万人,因此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实际可转移的数量仅为370多万人。
这位委员分析,随着可供向省外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持续减少,省内就业空间不断扩大,工资待遇不断提高,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向省内回流必然成为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