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召开在即,大部制改革呼之欲出。对此,笔者也表示由衷的欣喜,并怀抱了不少期待,期待机构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
机构改革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只有方向明确,才能稳步推进。此次机构改革的目标就是“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最终目标是定位为建设服务型政府。
只要目标选对了,未来稳步推进大部门体制就会很顺利。正如有学者指出,实现大部门体制是一个选准方向、逐步推进的过程。这是因为:第一,大部门体制的实行涉及到很多部门的利益和官员的利益,各种利益关系需要协调。因此,建立大部门体制的过程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第二,大部门体制的目标是推进政府转型。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改革目标要明确,具体的步骤也应明确。机构改革到底怎么改?作为公民,我特别关心,我更关心此次机构改革有哪些更振动人心的元素,更关心此次改革与前几次有哪些不同。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分析,此次改革和前五次机构改革相比有四大区别,其中第一点就是,强调通过制定行政管理体制规划来推进行政改革。这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不是五年目标,是一个中长期目标,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用12年的时间来建立起来现在行政管理体制框架,这次行政体制改革可以看成是一个过程,分阶段逐步推进,不像过去基本上是每次都是五年一次。
这一分析释放了积极信号。改革不能急于求成,不会一蹴而就,在目标既定的前提下,必须坚持渐进性、连续性、阶段性的原则,必须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比如,机构改革必然触及一些部门利益。当然,渐进式改革不等于什么时候都没有一个阶段性的突破。
在十七大报告中,中央提出了要“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其实大部门制并非新生事物,它是现代社会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制度产物,也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较普遍采用的政府体制模式。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妨借鉴国际经验,看看一些发达国家是如何逐步推进、不断调整大部门体制的。
英国的大部制就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其外交和联邦事务部,是1968年由外交部和联邦事务部合并而成的;商业、企业和规划改革部,儿童、家庭和学校部,创新、大学和技能部等部门,是1997年通过机构整合成立的;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是2001年由原来的农业、渔业和食品部与环境、运输和地区部整合而成的。
美国1955年通过机构整合成立了卫生、教育和福利部,1979年又将该部分解为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和教育部两个部;农业部经过了多次重组,1994年又将商务部和内政部负责的相关职能划归农业部;国土安全部是2003年由22个联邦机构重组而成的超级大部。
德国1986年成立了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安全部,接管了原来由内政部、农业部和卫生部共同负责的环境保护职能,形成大部制;2001年成立的消费者保护、食品和农业部,是由原食品、农业和林业部改组而成。日本内阁部门原来有1府22省厅,2002年重组合并为现在的1府10省厅,尽管这次机构重组是通过一次大规模改革完成,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着手进行,专门设立了改革推进机构,制定了中央省厅改革法律等,到2002年才正式完成,历时多年。(材料来源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沈荣华的论文)
当然,别国的经验不可能全盘照搬,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先进的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思路也不乏有值得研究之处。
无论如何,我都期待机构改革能够积极稳妥地推进,我们的政府最终建设成服务型、公共行政型的治理模式。(秦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