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丛林
在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公报中有这样两句表述:“全会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同意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虽然说得简单而原则,但这标志着大家关注已久的大部制改革正式拉开大幕啦。
其实,从十七大报告提到“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开始,这都好几个月啦,大部门就一直是网上的热词。我也见过坊间流传的多个版本的“改革方案”,是否靠谱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依我看呀,咱也不必费心思猜谁跟谁合,哪儿跟哪儿并啦,提点希望和愿景也许还更有意义些。你不见两会临近,各个网站叫板式地征集民意,咱的希望说不定就会让哪个高层看到,采纳了也不尽然。
我的希望很简单,一句话,机构改革不仅要做好减法,更要做好乘法!
改革开放30年了,数得上来的机构改革应该有五次,每次都是做减法,1982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少为61个,人员编制从5.1万人减少为3万人;198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改革后人员编制减少了9700多人;1993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不再保留的部委有15个,新组建4个部委,3个部委更名,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2003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设立国资委、银监会,组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总局,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28个。
从100个到28个,一直在做减法,且减得力度不小。这次的改革方案未见,但可以肯定的是依旧还会要做减法,减少机构重叠、职责交叉等问题,建立若干规模相对较大的部门。这次改革为何不光强调减,还强调“大”呢?依我的理解,这“大”就是要做好乘法啦。所谓大部门不就是要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形成一个大部门,统一管理,降低成本,使行政效率成倍数甚至几何数的增长。这不就是乘法嘛。
从某种意义上说,减少部门、做减法容易,成倍数、成几何数地提高行政效率,做好乘法难度更大。
前面提到的1982年的机构改革,就是由于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等原因,政府机构不久又呈膨胀趋势。于是,国务院决定再次进行机构改革。但是,又碰上经济过热,1988年精简的机构也很快又膨胀起来了。
要提高行政效率,首先就得明白哪些是该由政府管的,哪些是不该政府管的,通过改革,把那些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情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情切实管好,这效率自然就提高了。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转变政府职能。
咱胡总书记不早说了吗,“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听听,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呵呵,这正是我们老百姓天天想着、盼着的事!
这里还想说的是,大部制大部制,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这问责制度是否也能随着大部制的推出而推出呀?
有权威专家说了,部门的有效授权体制与严格的问责制度是现代部门体制的“两翼”。这样筹划部门体制改革,才会避免形成传统的“部门专权”和“有权无责”的权责乖离弊端,也才能避免出现“部上之部”的“超级部门”,从而使部门整合成为革新行政的“体制创新”之举,而不是简单的机构数量调整。
这也是我的希望和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