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专家呼吁引入第三方监测机构
“要稳步提高我国城镇供水水质,必须尽快升级改造城镇供水生产工艺和供水管网设施,同时要进一步理顺完善城市供水管理机制和监测体系,加强水源地保护,建立提升城镇供水水质的长效机制。”河南、广东、北京等地城市供水系统人士和有关专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理顺投资机制 加快管网改造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邵益生建议,如果有条件的话,各城市可考虑更换和改造不适应外来水质的铸铁等管网,加大更新强度大、韧性好、防腐性加大,而且稳定性好、事故率低、漏失降低的球墨铸管的力度,尽可能避免与控制由管网而带来的水质安全风险。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北京是国内较早更新供水管网的城市。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新建管网便不再选用传统的铸铁管网,而从国外引进了价格较高但质量稳定的离心球墨铸管。据统计,目前,北京市区管网的平均管龄为17年,球墨铸管占到了43%。其他城市老旧管网的淘汰任务更加艰巨。
此外,城市自来水厂水处理设施也需要升级换代。据专业人士解释,常规处理就是在自来水里添加液氯,而深度处理则是采取活性炭和臭氧的办法,这样可使水质有大幅提升,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郑州为例,全市目前3个水厂的深度处理改造,下来一共花了4.4亿元。河南省城镇供水协会一位人士说,对于一个县级水厂,这样的投资强度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专家表示,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要理顺城市供水管理体制机制。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表示,大部分自来水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和动辄几十个亿的管网投资相比,水费的纯利所得等同于杯水车薪,当出现收支不平衡时,供水安全肯定缺乏保障。
引入第三方监测 加大问责力度
“目前大多数地方水质情况几乎都是由自来水公司说了算,他们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很难保障结果的公正性,也不利于提高自身的工艺管理水平。因而应引入第三方监测机构,客观准确地进行水质检测并及时发布信息,防止社会上流传的不良信息引起群众恐慌。”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黎友焕说。
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某地监测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介绍,从行政上说,监测站归口自来水公司,但在业务上又受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这样的体制设计,某种程度上导致监管关系难以理顺。这名工作人员说:“实验室按说是第三方的,应该更加客观和敢言,但是现在我们上报的监测数据都要经过水政管理部门层层签字审批。”
此外,由于受技术水平和设施条件所限,目前许多地方水质检测能力十分有限。据介绍,检验一个水样(全部106项指标)的费用约为1.5万元到2万元,这笔费用虽然不低,但添置设备的费用更高。以两种原虫的检验设备为例,需要50万元到80万元,而购置一份试剂盒,需要5000元。除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外,一般中小城市没有相应的检测能力。
业内人士还提出,随着我国饮用水新国标的实施,我国城市供水检测体系也应尽快完善,今后应加强对水质安全的责任认定和追究力度。
遏制水污染 加大水源地保护
专家指出,坚决遏制水污染状况,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这是确保我国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的治本之策。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应包括水质监测和应急系统建设、水工程生态调度系统建设、生态屏障建设、排污口整治、水源地保护区建设等。应以水功能区为基本管理单元,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基础,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管理和保护为核心,发布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切实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制定水源地保护区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共享。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认为,应以战略眼光对水源地存在的现实问题做出准确判断,全面提高水源地保护意识,以保障城市饮用水的绝对安全。
王浩表示,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河流湖泊水系,却面临着水质型缺水的尴尬局面。众多工业企业分布在江河湖库附近,造成水源污染事故隐患难以根除。而一旦水源发生危险,必将造成社会的恐慌。为此,应该“内外兼修”,除了规划流域内的产业布局外,更需要在水源地的开发上多做文章。
据了解,北京市已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水源地保护。为保证密云水库的水质水量,从2007年起,北京与河北承德、张家口两座城市签署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稻改旱”工程协议,涉及共10万多亩农田,北京市给当地农民每亩地补贴550元。这一工程除去河流蒸发与径流损失,一年可至少为北京“囤水”5000多万立方米。 □记者 赵仁伟 赖臻 张兴军 陈冀 北京 广州 郑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