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国生乳标准在发展中国家中并不算低

2012年01月18日15:0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毒奶粉 牛奶 标准体系 发展中国家 标准制定 食品安全问题 黄曲霉素 致病菌 三聚氰胺

【编者的话】

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从地沟油到染色馒头,问题食品此起彼伏。

我们不禁要问,屡屡强调严厉打击,为何却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食品安全问题,到底如何整治?

继“追问保障房”之后,人民网强国论坛和人民日报社会版联合主办的“追问·民生”系列再次策划了“追问食品安全”,相关专家应邀到强国论坛在线访谈,探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及出路,网友通过论坛、微博等多种互动平台积极参与。

现将各方观点汇总整理,以飨读者。

【标准】

标准制定谁来拍板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研究员陈君石

标准制定要经过三次拍板:起草之后要提交给标准审评委员会拍板,然后是主任会议拍板,最后还要送到卫生部去做行政审查最后拍板

问:每一种食品安全标准的出台,是在如何反复论证下,最后拍板的呢?

陈君石:首先,任何人、任何部门都可以建议制定标准,然后由卫生部统一归口,形成制定标准的计划。计划形成后,会有一个组负责起草标准。企业可以参与标准的起草,参与起草并不意味着有拍板的权利。

标准起草之后提交给标准审评委员会,这才是第一次拍板。

标准审评委员会分委员会的主任,绝大部分都是专家。

第二次拍板是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的主任会议。标准经主任会议审查以后,要送到卫生部去做行政审查。行政审查不可能在科学结论上完全推翻标委会,但是又考虑到方方面面。这是最后拍板。

问:公众对食品安全质疑声不小,其中还有些误解。有什么办法能消除误会吗?

陈君石:食品安全方面有一个术语叫做风险交流,就是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所有利益方的交流。专家和消费者双向交流,政府在决策的前、中、后环节都和公众进行交流。

很遗憾,我国现在风险交流基础非常薄弱,食品安全法只是规定了政府向公众发布信息,而风险交流应该是双向的。

同时,我国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非常突出。究其原因,一是政府做风险交流的力度差,宣传教育解释力度也很差。二是我们国家没有一个民间的、具有公信力的、提供食品安全科学知识的平台。

问:降低食品风险,公众呼声很高。我国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它在其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陈君石: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消费者的误解之一就是要求零风险。这是不现实的。我们不能把细菌全部消灭,即便是致病菌。所以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任务,是要把对健康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谁来判定这个风险是可以接受的?不像坐飞机,人们可以自己根据知识和经验去判断,你觉得危险不去坐就行。食品不能不吃,所以需要专家用科学的手段做风险评估,判断什么样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政府通过风险评估做标准。我国成立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欧洲食品安全局,加拿大、德国、日本的食品安全委员会都是承担这个职能的。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