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病患者超2.6亿人 发病率上升呈现年轻化

2012年01月05日16:5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慢性病 患者身体 发病率上升 腹膜透析 急性胆囊炎 保姆 药罐子 死因构成 高血压

慢性病是人类健康最大的挑战之一。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迎来了慢性病的高负担期,慢性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患者超过2.6亿人。慢性病占我国人群死因构成的85%、疾病负担的69%。慢性病给家庭生活、卫生服务系统和公共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尤为严重,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未来10年是我国防控慢性病的关键时期。为了避免慢性病发病出现“井喷”,必须实施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关注慢性病防控”系列报道,希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应对慢性病。

——编 者

得了慢性病 就像做噩梦

每周三次血液透析、四次腹膜透析,一个月医药费达八千多元

本报记者 朱 磊

16岁的小文,是一位身患尿毒症5年的患者。

2011年12月26日,记者在安徽合肥市蜀山区安居苑小区见到了小文和她的父母。小文瘦削的脸蜡黄,个子明显比同龄的孩子小得多。因为疾病,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小文便辍学在家。

“现在想起来,就像一场噩梦。孩子身体一直不是很好,那年为了考上重点中学,累了一些,没想到会得上这么个病,早知道这样,我们宁愿她平平安安,上个普通学校就好了啊。”父亲吴为摸着女儿的头,心疼不已。

诊断出来的时候,小文的病已经很重,必须进行透析。5年里,为了插透析管,她动了5次手术,脖子、胸口、腹部、胳膊等各个地方都开过刀。如今,在她的左胸口和腹部,还插着透析管,裹着厚厚的纱布。小文每周需要进行3次血液透析,排解掉血液里的毒素,还要进行4次腹膜透析。5年来,她已经习惯了透析带来的疼痛,可对她的父母来说,每一次透析仍然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来自对女儿的爱,还来自经济上的拮据。

“孩子生病第一年,便把家里的积蓄花完了。”吴为说,“2006年,在上海进行第一次手术,花了3万元,医生说,这个病是个无底洞。但是再大的洞,孩子也得救啊。”吴为给记者算了一算,血透一次600多元,腹透液一袋40元,一次需要2袋多。除此之外,每次透析完,还需要打促红素针或者尿激酶针、肝素钠针,每天要服用降压药、补钙药等等,全部加起来,一个月的医药费就达8000多元。对于这个每月才3000多元收入的家庭而言,实在是难以为继。第二年开始,吴为不得不借外债,5年里花费了50多万元,让吴为苦不堪言。为了节省开支,夫妻俩和女儿平时就搬到吴为的父母家中,这样可以省下“柴米油盐”。两口子没有请钟点工,而是选择了一人辞职,在家全职照顾女儿,“虽然这样会少掉一个人的收入,但是钟点工的费用更贵,而且自己在家照顾,更能放心一些。”妈妈这么解释。

2007年,小文享受到了城镇居民医保和大病救助,中小学生医保每个月能报2500元左右,大病救助一年报销8000元。4年来,两项政策帮助这个贫病交加的家庭度过了一次又一次难关,“如果没有国家的政策,小文的命早就保不住了。”吴为坦言。

不过,吴为仍然希望医保政策能够更优惠一些。“小文是未成年人,医保报销比例比成年人低了很多,而且医药费用大头——血液透析不需要住院,只要在门诊做就行了,但是听说目前的医保政策取消了门诊报销,只能报销住院费用,这让我们很担心。”吴为说。

尿毒症是个慢性病,更是个耗人的病,家里要保持环境清洁,避免出现管口感染。患者身体虚弱,容易生病,也最怕生病,一旦感冒发烧便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上个月,虚弱的小文又病倒了,住院一个多星期,吊水、吃药又花费了1万多元。“挂了两次水就花了2000多元,我们实在吃不消,求医生停了药。”妈妈说。

这个家庭的最大愿望,是未来能够给小文做肾移植手术。为了提高成功率,医生建议18岁之后再为小文寻找匹配的肾源。不过,肾移植至少需要30万元的手术费,这是横在他们面前的又一道门槛。

正在看书的小文说:“做了手术后,虽然还是要服药,但是会比现在轻松很多。到时候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养活自己,妈妈就可以再去上班。”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