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公众参与被指“走过场”
但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权威专家在标准制订过程中作用很大。
据内部人士透露,12月2日审评委员会主任会议上,已经讨论通过撤销稀土限量标准。也就是说,茶叶中的污染物检测,将有望不再包含稀土。
但此标准定稿后,又进行了复议。
其中的原因是,有中科院院士给高层领导人写信,此信又被转到卫生部,于是分委会又对标准进行复议。
为此,专家组还专门去中科院院士局与写信的院士进行座谈,最后,院士们同意了分委会专家组的意见。
相对于专家们的热情,公众在常规标准制订中则显得“冷淡”。
目前,每项食品安全标准都要经过两个月公开征求意见。
2010年卫生部公布202项标准制订修订计划。今年公布100多项标准的制订修订计划,但在征求意见阶段引起舆论关注的只有乳品新国标、速冻米面食品、添加剂标准等几项。若不是媒体报道,更多的食品安全标准在两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中成为“零回应”。
正因此,征求意见被一些人认为是“走过场”。
“就像造飞机火箭,我也提不出意见。”一位审评委员会专家认为,隔行如隔山,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业属性导致很多普通人不能100%参与。
其中在大米中添加防腐剂问题上,食品添加剂标准刚公布,还是粮食部门和企业关注的,并通过媒体表达撤销诉求,遂引起舆论反弹,卫生部也做出要进行研究的表态。
但此事中,即便是专业人员,也未必能完全注意网上的征求意见稿。
针对上述问题,张旭东透露,卫生部正打算与消协合作,在食品安全制订过程中,将邀请消费者参与,提高标准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度。标准处也打算在卫生部官网,设立食品安全标准制订栏目,循环滚动征求意见。
安全是底线
“三聚氰胺事件”后,公众对乳品等食品安全的关注就像火药桶一触即发。
生鲜乳标准首次质疑在2010年,之后一年半中,多个食品安全国标遭舆论危机。
卫生部新闻办工作人员也有些无奈。几乎每3到6个月,就要处理一起有关食品安全标准的“危机”。
其中,卫生部组织相关的新闻发布会、媒体沟通会、专家见面会就不下四、五场。
标准过于专业和缺少公开透明的程序,被普遍认为是公众对新国标缺乏信任的原因之一。
有官员则说,“现在的问题不是消费者对某一标准的关心,而是对整个食品安全的不信任。”
之前,铁观音等茶叶中爆出稀土含量超标。12月2日,该限量标准被同意撤销,有卫生部官员担心,或将又会引起一场舆论危机。
但标准一味妥协,底线是什么?
对此,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说,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
他表示,很多人认为供港食品安全标准高,但这样食品成本也高,普通老百姓肯定承受不起。食品安全标准,保证安全是底线。
11月29日,魏荣禄记得在他参加的一次乳制品标准的讨论会上,主持人上来就说:“今天只谈安全,不谈健康。”
但魏荣禄仍坚持认为,健康和安全,应该“一起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