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爱与尊重
同一个单元,同一间厨房,
同一只暖瓶,同一张餐桌,
他吃艾滋病人做的饭,
他吸艾滋病人递的烟……
他是一个志愿者。
揭秘志愿者的“艾滋生活”
和感染者共用餐具,共用卫生间
事实上,在我们这座城市里,有这么一些人,每天都在与艾滋“亲密接触”——他们不是艾滋病人,而是志愿者。为了让更多人解除对艾滋病的不必要的恐惧,懂得如何预防以及对感染者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关爱,这些志愿者们每天都在做着努力。
小新(化名),34岁,中等瘦削的身材,娃娃脸,显得比实际年龄小很多。接触之后,最大的感触是他外表的稚嫩与内心强大形成的强烈反差。
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生意人,他做志愿者已经四年了。四年里,他经常与感染者亲密接触,不分吃喝,也没有被感染。
小新的二手车生意做了十几年了,比较熟练,也有人帮忙打理。因此,一年中,他基本上有七八个月和艾滋病患者李虎他们在一起。
为了节约开支,大家不喝桶装水,都是用自来水烧开后灌在暖瓶里,每个人根据需求自己倒来喝。
杯子都是自己的杯子。来了客人,就用一次性纸杯招待。和我们想像的不一样,这些感染者们做饭吃饭与普通人家无异。他们和志愿者的餐具是共用的,并没有饭馆里提倡的公筷。
“有时,哪个人感冒了,我们也会拿出一双公筷来,不是因为艾滋,是因为害怕传播感冒病毒。”
卫生间也是人们敏感的地方。经常跟感染者共用卫生间会不会被感染?“不会。但是要注意不要共用洗漱用品和剃须刀就可以了。”小新接着说,“现在共用这些工具的情况也不多了。”
“其实他们都很善良。”小新说,这是他和感染者们亲密接触后的真实体验。“他们在做饭的时候特别小心,哪怕手上有一点小伤口,都会及时用创可贴贴上,害怕传染给我。同时,提醒我也这样。”
作为一个男人,以前,小新是不在乎一点小伤口的,现在,他们的创可贴使用率很高。
小新的存在:
让感染者家属心里有底
在这里,小新是唯一的非感染者。“我常和他们开玩笑,在这里,不是我歧视你们,是你们不许歧视我。”他的乐观给感染者莫大的安慰。“一个感染者知道HIV阳性之后,每天夜里两点用公用电话和我们交流。直到两三个月后,他才现身。整个吃饭过程中都在瞄我,见我大大方方地夹菜,他才放心。饭后,他递给我一支烟,我接过来吸了。他当即就哭了,说知道自己感染以来,总躲着人,还是第一次给别人递烟。”
小新做的更多的是感染者家属的心理干预。“感染者家属其实很脆弱。他们既害怕亲人死掉,又害怕自己被感染。我整天和感染者吃住在一起也没事,这个事实本身,胜过任何说教。”
小新的顾虑:
让父母完全理解很难
小新是河北省人。在老家有过一次婚姻,离了。对于他从事志愿者工作,二老是知道的,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小新每天与感染者吃住在一起。因此,小新告诉记者要用化名,照片也不要太清晰。“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想给他们讲清楚艾滋病没有这么可怕很难。所以,我不愿意让他们知道我现在的处境。” (于丹丹 杨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