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行政化“怪胎”需大胆改革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薛澜
我们现在的公立医院属于一种怪胎,我把它叫做“商业行政化”,或者“行政商业化”,从体制上它还是行政体制管理,但另外一点,它又不是真正的所谓公立医院,现在绝大部分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的经费还不到10%,所以它还是要通过市场的手段收取运营经费。所以它就面临了一个问题,很多费用的扭曲,医生诊疗费非常低,那怎么办?就通过药费补,所谓以药养医。这背后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后就使得医院能生存下去,但医疗服务的资源配置完全被扭曲了。所以我说,这样的机构首先需要进行大胆的改革。
核心并非药房是否从医院撤走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曾益新院士
老百姓很关心医药会不会分家,其实医药分家的核心并非药房从医院是否撤走,而是能不能改变“以药养医”、医院依赖药物生存的现状。
以内科医生的劳动为例,目前查房根本不收费,所以必须靠药物来“养”,如果能按照意见稿中指出的“按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的服务,实行分级定价”,那医生的技术劳务价值就能直接体现,无需再依赖药物收费来“养医”了,这样的方法就很好。
资金不落实 医改将成空谈
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
“新方案中并未提出资金投入的多少,甚至连基层医疗投入多少的一个百分比数字都没有,我现在更关心的是资金如何落实,资金如果不落实,医改将成为空谈。”
钟南山说,这次医改并不只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事,应该涉及到财政部等诸多部门。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核心保证,就是政府的大投入。如果投入得不到保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就无法得到保证。
钟南山还认为,公立医院体制改革不应是当前重点,国家有限的医疗资源,应该重点提高社区医院医疗水平,包括人才培养。“我不支持现阶段对大医院的大投入。因为目前我们还没有那么多资金。建立和发展覆盖城乡和社区医院,是目前的头等大事。”
本报记者 殷玉生 张晓晶 广州日报 羊城晚报
忽略一个关键环节:如何让医生看准病
新方案疏漏
让医生看准病
比低药价更重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 刘进
“ 无论医药卫生体制怎么改,医生都是关键。”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刘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上,《征求意见稿》关于药价的内容说得多,但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环节,那就是怎样让医生看准病、下准药的问题,这是一个重大缺陷。
刘进说,老百姓看病,首先是希望得到好的治疗,而不是希望用到便宜的药品。现在,无论是看大病还是小病,为什么很多人都往大医院挤呢?并不是小医院没有医生、药品和病床,而是大家认为大医院的医生可靠、设备较先进,能够把病看准,以便药到病除。否则,如果医生看不准病,用不准药,用再便宜的药也无济于事,甚至适得其反。
“ 尽管新方案对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也有表述,但相对于整个方案而言,对这一块的重视还不够。”刘进说,新方案应该增加相关内容,就是针对医学院毕业,到多发病、常见病岗位的医生建立专门的再培养体制,并规定固定比例的保障经费,以切实解决让医生“看准病、下准药”的问题。
解决“看病贵”
新医改方案手软
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康永恒
“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新方案显得手软了。”全国人大代表、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康永恒长期关注医药改革,他昨日仔细阅读后认为,新方案还有很多地方不完善,甚至互相矛盾。为此,他准备写一个详细建议,上书国家有关部门。
康永恒说,老百姓目前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还是层层加价,导致药价过高,那么,新方案应该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坚决措施。但是,新方案提出的措施是“……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试点”,这些措施相当于一把钝刀,很难解决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还与“推行在药品外包装上标示价格制度”相矛盾。
“药品注册审批环节很容易产生腐败,但新方案没有提出相关措施。”康永恒说,一些不良厂商给药品换个名字,或者简单改变药品的形状(比如颗粒改为粉剂),就拿去申请“新药”,这种现象并不是没有发生过,被判处死刑的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晓萸就是很好的例子。尽管新方案在“规范药品生产流通”方面提出了多方面的内容,甚至特别提到了“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但是却没有关于预防、惩治这个环节腐败的内容。如果这方面的内容缺失,很难真正实现“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的目的。
尚未解决
市场方式与政府主导的矛盾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部副主任 蔡湛宇
医改对有些热点问题模糊带过。一是对市场与公益的矛盾一笔带过,有故意模糊化之嫌,“市场方式与政府主导是有一定矛盾的,方案未解决这个问题。”二是没有定义公立医院和非赢利性医院。“公立医院是否可以带有一定赢利性?”他表示,作为公立医院,其运行成本应该由政府承担,但现在同为公立医院,却存在政府的投入厚此薄彼的情况。”方案显示,政府今后将鼓励多元化卫生投入,如果一些医院引入社会资本,届时将如何定义其性质?
本报记者 向朝阳 广州日报
医改“公”字当头
需要政府坚定意志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仅是我国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世界性难题。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而要在当前医药卫生事业面临突出矛盾问题的情况下,推进“公”字当头的改革,更需要政府坚定意志,付诸有效措施。
政府首先要强化责任和投入,切实肩负起卫生规划、筹资、监管等职责,把该管的“管起来”,把该养的“养起来”,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如政府加大投入建立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少得病”;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城乡的卫生资源,让老百姓便捷地“看上病”且能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加快建设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同时还要降低医药费用负担,让老百姓“看得起病”。
政府还要加大投入和监管,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改革公立医院以药补医的机制,降低医药费用。而公立医院自身也要以“公”字当先,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而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同时还要采取切实措施改进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等,方便群众就医。
当前,新农合、社区卫生建设等一些改革已经开始并取得进展,有些则已经启动或即将启动试点,民众有理由期待,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将逐步回归并得到强化,人民的健康权益可以得到进一步保障。(新华社)
争取尽早出台
5个改革配套文件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负责人就医改意见答记者问
问:如何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抓紧制定配套文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具体操作性政策措施,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进。近期要扎扎实实做好五项重点改革工作。要加快制定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5个重点改革配套文件,争取尽早出台,推进相关改革工作。同时坚持试点先行,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制度,适时推广。要充分调动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进医改的合力,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能够顺利实施。
(新华社)成都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