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零药能减少浪费
药品浪费尽管有患者自身的原因,药厂、医院、药店的责任也不可推卸。有32.94%的被调查者认为,药品剩余的原因是“医院一次开几种药,有些是两三天的量,有的则一盒就是一周的量,量多的就剩下了”。其次是患者服药后自行换药占28.55%,某些药用到的机会少(如外伤用药等)占24.52%,药品包装过大占13.96%。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十几年前去药房,总会拿回一堆小白袋,上面有医生写的药名和服用说明。现在,在医院药房和药店,再也难觅这种小白袋的踪影了。“有一次我去看高血压,医生一次就给我开了5种降压药,其中4种西药有的是28天的量,有的是30天的量,另外一种中药是20天的量。吃完20天后复查,发现这个用药组合并不适合我,有些西药就剩下了。”梁女士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如果医院还能提供小白袋分装药品,就可以各开一个星期的量,不会造成这种浪费了。在调查中也显示,有超过七成的人和梁女士一样,希望医院或药店提供拆零药品。
对此,王孝荣解释道,用小纸袋包装药品,确实能减少浪费,但万一受潮、发霉或见光分解了,轻则药效会下降,重则可能危及生命。并且,小纸袋的药品很多人也不是一次吃完,加之上面没有明确的有效期,更容易过期。以前,医院的药都是大瓶包装,动辄上百粒,现在,许多药都有了日常包装,医院也就不再提供这样的拆零药品了。
与医院、药店相比,药厂把好药品包装一关,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王孝荣表示,有些药品确实存在包装过大的问题。止疼药往往是有个头疼、肚子疼时才吃一片,但包装至少都是10片为一盒,有的甚至是20片,很多家庭一年用不了两次。退烧药也是这个道理,很多人吃1片药烧就退了。像这些药,药厂应该考虑提供单片装、双片装或其他的小包装。还有一些不常用的药,如外伤喷剂,也建议做成小包装。从调查中也看出,慢性病用药浪费的较少,因为这些病人都是需要长期服药的,所以,这类药品一旦确定要长期服,买大包装就划算得多。
其实,现在许多药品,都有最小剂量包装了。比如治疗真菌感染的大福康,最小包装为一片,医生会让患者在服药3—5天后复查,确定要不要继续用药。这种科学合理的包装,就很难造成浪费。
尽管有了日常包装,但对许多消费者来说,这个包装还是“大了些”。因此,在不少城市,“药品拆零柜台”又应运而生。在河南郑州,就有一批药房开设了“5角专区”,VC银翘片、感冒通等药物,按照一份5毛钱出售,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张炜也认同药品小剂量处理的方法。
由于药品在医疗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经过拆零程序以后,一些口服类、注射剂等药品在储存、保管、配发和使用方面都有别于原包装。药品虽然拆零了,但药剂师的药学服务不能“拆零”。相反,围绕拆零售药前后的一系列服务应该更认真、仔细、严格、规范,如拆零药品的取用、拆零药品质量把关、拆零药品服用的说明以及注意事项等。因此,为了确保拆零药品质量和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加强拆零药品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国外卖药都有小包装
在日本,虽然记者每年都要去医院,但是家中遗留药品几乎为零。首先,药店开药的剂量有限制。按规定,一般医生不能开超过2—3天的药。如果想一次多开药,患者必须有理由,比如出差长期不在等。药物剂量也有大有小,比如某种品牌的止痒剂,至少有三种以上尺寸,最小的和小拇指一般大小,最大的一瓶看上去经济实惠,消费者因此有了多种选择。
在英国,拿治感冒的药物来说,无论是片剂还是内服药水,都有“一周用量”或是“三天用量”等不同形式的小号包装。如果顾客坚持一次性购买大剂量的药物,药店的收银员还会主动要求顾客提供健康证明,否则将拒绝出售。此外,英国药厂还同主要的药店合作,药剂师会参考医生的处方证明,现场帮助病人分拆药物的剂量。
在美国,药店还会免费提供专业的小剂量瓶子,将病人每次或是每天需要服用的药量准确分类,方便人们使用。药剂师将药分好后,再贴上标签、使用方法等。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对药品的大小包装没有太多的规定,但对药品的使用方法、成分、制剂类型、副作用等有非常详细的规定。
在德国,像维生素类、激素类、解热镇痛类、抗过敏类药物,特别是儿童用药,都不超过10片装。德国药店也可以按照用量拆盒零卖,即使是分拆后的药物,也都有自己的小包装,药剂师还会用电脑打印出详细的用药说明。
德国联邦卫生部国务秘书卡斯波斯女士对记者说,联邦卫生部和各医疗保险机构成立了一支由1000多人组成的咨询顾问团体,向医生解释如何节约药品。仅医生开小剂量、小包装药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约30亿欧元。对病人来说,一来是减少支出,二来更多的是考虑用药安全。如果有人误以为医生开的药必须全部吃掉,或者病好了仍然不舍得扔掉,等到过期了还继续服用,都会造成安全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