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去年利润380亿 临时工月薪千元无社保

2012年08月03日15:5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临时工 社保 劳动合同法 雇用临时工协议书 物业公司 农业发展银行 办公平台

中过农业发展银行 (图片来源:资料图)

作为历史包袱沉重的政策性,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下称“农发行”)积极转型,通过大量涉足商业性业务,终于“苦尽甘来”。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农发行总资产、贷款余额均突破2万亿元大关,不良贷款率降至1.33%,去年实现经营利润380亿元。

然而,十多年来,一群农发行人始终被扣着“临时工”的帽子,拿着微薄的薪水,没有正式身份,没有加班工资,没有奖金,甚至没有社保。其实,他们的辛勤付出并不比正式工要少,许多人迄今仍是所在分支机构的一线骨干。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风华正茂的临时工们已经步入不惑之年,他们见证过农发行最艰难的创业时期,奉献了青春,并熬到了农发行蜕变的今天,但他们自己的人生,仍然处于边缘地带。

遗憾的是,2008年正式生效的《劳动合同法》未能改变农发行临时工的命运。如今,《劳动合同法》进入修订程序,约束劳务派遣成为重点,他们的命运能够因此获得转机吗?

严红的故事

那是在1999年初,21岁的严红高中毕业不久,进入农发行中部地区某支行担任文印员,一个月工资300元。在那个劳工用工法规尚不健全的年代,起初严红并不知道自己是临时工。

“即使后来知道是临时的,心情却是愉悦的,全行9个临时工,工作和生活都很充实。”严红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描述道,建行之初的工作很繁重,记忆里经常加班。“这反倒让人欣慰,我是不可或缺的人,是在为社会为单位做贡献。”

现实是残酷的。尽管屡屡被评为支行先进工作者,严红渐渐意识到临时工与正式工的不同,三四年过去了月薪还是300元,加班费、取暖费、降温费、值班费等名目繁多的福利却享受不到,连最基本的社会保险也没有。

“工作没少干,干得也不错,年年的先进不都是自己吗。看着身边正式工一张张自豪的脸,心里却有一股悲凉。但干了这么多年,心里确实不舍。”严红说。

2004年5月,严红看见了一丝曙光,她被转进“计划内临时工”序列,开始有了医疗险和,包括保险在内的月薪涨到580元。那一刻她感到自己离正式工的距离是那么近,尽管收入差距越来越远。“计划内的,顾名思义就是后备力量,好好干吧,终有一天农发行会承认我的。”

然而,严红等来的,却是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2005年初,根据上级指示,严红所在支行8名临时工需要清退4名,人心惶惶过后,她“幸运”地留了下来。严红没有想到,这仅仅是另一场噩梦的开始。

2006年夏天,严红被告知必须与农发行解除临时工协议,将劳动关系转移到一家劳务派遣公司。对于突如其来的变故,严红欲哭无泪,“那时我已经二十八九岁的年龄了,其余3个临时工都签了派遣合同,我只能当那个第4个。”

从此,严红以劳务派遣工人的身份,继续在农发行工作下去,每月收入不到千元,依然没有加班工资,没有奖金。严红与劳务派遣公司的合同原本是一年一签,但这两年甚至连劳务派遣合同都没能续签了,是一个没有任何身份的临时工,“做了13年啊,可能马上要被推给物业公司。”

这些年来,严红在支行办公室、会纳部的多个业务岗位上工作过,目前从事文印岗位和办公室电子公文的处理以及档案整理。除此之外,她通过自学取得了初级经济师职称,还考取了会计证和本科文凭。

今年1月,严红又一次被支行评为2011年度先进工作者。“这又怎样呢?努力了这么多年,期望了那么多年,我的身份仍旧是一名临时工。”她表示,“据说临时工这个提法早就不存在了,但我真是一名临时工,每一个人都这样称呼我。”

7月31日,本报记者致电农发行该分行,其办公室人士表示:“对于这种工作十多年未能转正的临时工,以及同工不同酬的情况,我分行的确是存在,目前还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