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没买过稀土股,就不是合格的投资者。”
——一位机构投资者,2011年。
在盛产神话和规则的年代,这的确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无比真实的写照。
2008年11月7日,包钢稀土(600111)创下5.66元的低点,总市值48.36已;以经济危机之名资源股被打回原形,而彼时的包钢稀土由于资源整合能力的不断丧失,被冠以“破罐子破摔”之名。
2011年4月6日,包钢稀土在5.66元之后的第21次涨停,包钢稀土股价为97.26元,总市值785亿;以国家资源战略之名,稀土板块如日中天,而包钢稀土仅用29个月时间,实现了“茅台可以上百元,为什么包钢稀土不可以?”的豪言。
2012年7月13日。包钢稀土在历经两轮除权后,仍以41.46元收账,总市值1003亿,在2008年最低点的基础上翻了28倍。
面对持续暴跌的市场、已经大跌的稀土价格和其他稀土股的重重难关,包钢稀土的坚硬走势,让机构们无话可说。
如果说这是一种类似贵州茅台(600519)的价值投资,显然这可能是谬上加谬。因为诸多参与者坦诚,他们甚至连包钢稀土的EPS都始终是一头雾水。
但是,仅仅以包钢稀土为龙头的主力稀土股票(包钢稀土、广晟有色(600259)、中色股份(000758)、五矿发展(600058)、厦门钨业(600549)、西藏发展(000752)、鼎立股份(600614)),就吸附了中国所有的公募基金、绝大多数一流的阳光私募、几乎全部国内顶级游资集团,当然还包括传言中的,背景极其复杂的特殊资本集团。
到底是谁把包钢稀土搞到了1000亿?
“稀土标委【2009】12号”红头文件
草蛇灰线,伏笔千里。
从2000-2009年的10年里,稀土的价格上涨了2.5倍,远落后于同期黄金、铁矿石和铜4-5倍的涨幅。然而,稀土价格沉寂了10年,在2010年终于觉醒。并在此后,来开了绵延3年的三四轮炒作。
但实际上,事情的根子早在2010年前就以奠定。
2008年12月31日,包钢稀土有12.39万户流通股东,这其中有一位自然人股东王丽芳。不过这位散户难有挥发,因为她有且仅有在同时出现在珠江实业(600684)的十大流通股东之中,此后销声匿迹。2009年1月12日和14日,包钢稀土两次涨停,为跟随大盘共振,2月18日,《上海证券报》发表文章《包钢稀土与河北新奥集团投资20亿元共建核磁共振仪项目》,两日后,包钢稀土出面澄清。一切波澜无惊。
进入2009年7月,一切不同寻常。7月15日,包钢稀土经过半年的萎靡不振突然放量,收涨4.93%。
没过两日,四川一家稀土公司收到了一份编号为“稀土标委【2009】12号”,顶头为“8月延吉-稀土标委-会议通知”的红头文件,标题为“关于召开《镝铁合金》等46项稀土标准工作会议的通知”。
很快,全国大大小小的会员单位和有关单位,都收到了这份来自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通知函。该通知盖章处现实的时间为——“二00九年七月十四日”。
该公司的技术代表被要求在8月18日,携带40份有关材料,950元/一人的会务费,前往演变大洲酒店报到。当地,正值旅游旺季。
会议从8月18日开到21日,内容是“召开《镝铁合金》等46项稀土标准工作会议,会议将对《镝铁合金》等24项标准进行审定,并对《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等22项标准进行预审”。
在46项标准项目分两组进行讨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3项稀土标准由包头稀土研究院或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包钢稀土)牵头起草,参与起草和参与验证的项目则更多。整个稀土波澜壮阔的行情的发动机,浮出水面——
包头稀土研究院,包钢稀土的全资子公司,旗下有2个国家级的研究中心:国家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实验室。同时它还拥有一个信息服务中心,主要从事稀土信息的收集、分析、加工、整理、发布,为国家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由此,经包头稀土研究院执笔的行业标准和政策一道道出炉,并通过各种渠道点燃各级市场。譬如,包头稀土研究院负责的一个品种标准是“金属镧”,而氧化镧仅2011年上半年就暴涨6倍,并带动整个实际上供大于求的轻稀土暴涨,(轻稀土中的主要元素氧化镧和氧化铈),而中国几乎所有的轻稀土储量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四川省。包钢稀土与江西铜业(600362)合作制定全国轻稀土定价机制。
这不仅极大的刺激了包钢稀土的股价,而且也留下了一个伏笔,即2011年稀土板块炒到极致之时,伴随着大量涉川稀土的绯闻盘旋于市。譬如,广晟有色赴川投资稀土项目,譬如,传言称,包钢股份(600010)和攀钢钒钛(000629)6月1日与四川省攀枝花攀西开发区(攀西裂谷带)签订框架协议,总投资额约28亿元,建设攀钢钒钛稀土产业园项目。等等。
不管怎样,整个稀土行情,很大程度上被包头稀土研究院参与的规则制定牵着鼻子走。整个2009年,包头稀土研究院共参与完成33项国家系列标准制修订任务,其中两个系列标准获得奖励。
那么,为何稀土标准修订要在2009年实施呢?
“稀土有四个标准:术语、品牌号、能耗和光谱标准谱表,前两个其实就是完善一下,后面一个现在有了仪器意义不大,主要就是能耗。而能耗是2009年节能减排大环境下重新提上国标委修订计划的。但归根结底,是国家意志。”一位深度参与稀土板块的机构研究者说,
“其实从2008年1月份,一家叫内蒙古稀土原料公司成立就露出了兆头,要整合了,只是大家都没看到。2009年下半年就有声音说发改委工信部那边要提收储,研究员都还是没反应,反正对这家公司审美疲劳了。结果股价直接上去了。”
他说,他这两年花了极大的心血在盯包头稀土研究院的动向上,“但是,我还是觉得我们滞后,整个主流机构通通是滞后的。”
潜伏者
有大水的地方,总有鲨鱼。
2009年3月下旬,包钢稀土在20元附近进入了一段成交量时大时小的窄幅震荡。就在这一段狭窄的空间内,迎来了第一批市场的大鳄。
而2008年年报中的申万菱信新经济(爱基,净值,资讯)、华富成长趋势(爱基,净值,资讯)、中原证券、华富竞争力优选(爱基,净值,资讯)等公募基金悉数撤离了前十大股东。其中一个原因,应属包钢稀土释放出的巨亏信号。全年净利润同比减少左右的预测,几乎让一位分析师决定一两年内不想再研究这家公司。
这为包钢稀土在2009年第一季度,留下了这些年最“干净”的流通股东名单,整个只有8个机构股东。
但这里面挤进来了两个重量级角色:中国太保(601601)和中国平安(601318)的两个投资组合——市场熟知,至少在2011年前,保险资金被奉为仅次于社保的先知高能资本。
最重要的是,2009年一季报显示,自然人谌海昌、叶玉莲、耿长青、王素芳出现在前10大流通股股东中,持股分别达到396.3万股、348万股、214万股、212万股,分列第2、第3、第8、第9大流通股东。
日后,这群牛散被冠以“稀土别动队”之称,而且他们的队伍不断壮大,甚或到了正规军之规模。
叶玉莲、王素芳两位“女侠”因在一季度成功狙击包钢稀土、浮盈逾5000万元而在2009年上半年名噪一时。可惜的是,叶玉莲、王素芳双双于二季度从包钢稀土撤离,各自转战ST有色(广晟有色)、通葡股份,但却错失了后面的飙升,直到2010年三季度,王素芳才重新杀回包钢稀土。
不过,故事是另外一种写法。王素芳2010年二季度进入广晟有色,同时与其出现的还有一位叫“王孝安”的散户,二人分列第三和第八大流通股东。三季度,叶玉莲进入第二大股东;第四季度,王中秋、施美艳入列十大股东;2011年12月31日,五人分列第5、第4、第2、第7、第3大流通股东,合计持有719万股,今年一季度,开始减持。
之所以将此五人合并统计,乃是因为他们经常性的协同出现在单个股票的前十大。而他们究竟是何背景?理财周报通过调查发现的结果令人吃惊,王孝安为温州瑞安人,据温州资本圈人士介绍,此五人实际上是一个以“王孝安”为核心的家族裙带账户。而王孝安家族控制着一百多亿的资本,在温州本地资本势力可居龙头。
此外,据介绍,王孝安在温州大学读书期间,结交一位重要同窗,有过数年并肩奋斗并完成资本积累,后因生罅隙而分道扬镳,该人士名为黄伟,日后其执掌的新湖系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力量之一。
而黄伟则与上海一家著名的大型私募基金老总关系密切,并共同运作了新湖系旗下的一只股票,其妖冶另市场侧目。从交易席位的重合度看,王孝安家族与该私募之间存在着较浓厚的关联度。而该私募基金也成为中国本轮稀土行情中极其重要的推动者。
因此,广晟有色的暴涨,几乎成为王孝安家族的一己盛宴,此外,还参与了鼎立股份的炒作。但从节奏看,并没有掌握的很好。
与王孝安家族比较,则低调的谌海昌扎根更为深厚。2009年包钢稀土一季报及半年报显示,今年首季建仓396.3万股,随后又于二季度再度增持82.9万股,两次买入的成本大致分别为14.95元/股、19.2元/股,总计投入资金约7516.365万元。一直到2009年年报,谌海昌一直以479万股位列第二。
谌海昌此后转入银鸽投资(600069),与王亚伟执掌的华夏大盘和中国人寿(601628)旗下两款产品为同一时间段,共持股670万。
对谌海昌,理财周报多方调查,始终无法确定其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