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野蛮生长” 第三方机构“抢食”有技巧

2011年09月16日08:4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私募基金 人民币理财产品 证券日报 公募基金 买基金 野蛮生长 展恒 证券投资基金 投资风格 信托产品销售管理办法

北京某大型私募基金企划部总监向《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坦言:私募基金的主流销售渠道还是银行,尤其是私人银行,这种局面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

距离10月1日《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修订稿)》新办法实施,仅有两周时间,旨在第三方销售业务上挖一桶金的各路资本也在积极挺进。

据《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观察,借助私募基金“野蛮生长”的东风,一批第三方机构得以初尝“甜蜜”;不过,由于今年上半年行情不佳,私募基金陷入发展缓冲期,加上第三方机构逆市扩容增加了成本支出,这也使一些第三方机构遭遇生存难题。

“第三方机构盈利模式是唯一转折点,有自己的盈利模式或者有资金支撑的机构继续存活的机率较高。”展恒理财副总经理李二刚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采访时一语中的。

北京某大型私募基金企划部总监则坦言:目前,私募基金的主流销售渠道还是银行,尤其是私人银行,这种局面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看来,第三方机构能长期生存,的确得有自己的盈利技巧。

85%私募年内亏损

第三方机构陷窘境

Wind资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剔除今年设立的信托产品后,截至9月15日,在9月份披露最新净值的非结构化私募基金共有659只,年内实现正回报的私募产品有103只,占比仅15.63%,也就是说,有85%的私募基金年内亏损。这令第三方机构苦不堪言,尤其是仅依赖代销收入这一条渠道的机构更是陷入生存困境。

“由于上半年业绩的不景气,很多第三方理财机构纷纷转移目标,寻求更好的业务发展方向,扩大理财产品线。”北京某阳光私募人士对此表示。

目前阳光私募主要的销售渠道有公司自销、第三方理财机构代理销售、券商渠道、信托公司渠道和银行渠道,过去银行一直以来都是主要销售渠道。近年来,新的第三方独立机构不断进入投资人的视野,除了上海证券之星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外,展恒理财、好买基金网、私募排排网、诺亚财富等等也为业内人士所知。第三方独立机构有望成为与银行、券商相并列的阳光私募的重要研究及销售渠道。

据记者掌握的资料,一直以来,第三方机构以收取会员费提供研究报告为主要收入来源,日前已经发展为私募基金销售的一条重要渠道。在代销过程中,第三方机构一般索取的费用包括固定费用加上浮动业绩提成,其中,固定费用每年为投资者认购资产的1%,另外加上浮动收益的3%左右。“一开始私募基金代销只是第三方机构公募基金代销的延伸,但随着私募行业整体的发展,私募基金代销逐渐成为第三方机构的主要利润来源。”北京某阳光私募人士称。

据《证券日报》基金周刊及Wind资讯统计数据,截至9月15日,中国市场共发行阳光私募基金2831只,发行规模达到近1518.72亿元。其中股票型阳光私募基金1794只,发行规模达到了597.81亿元。从新发私募基金的数量上看,近三年私募基金在“野蛮生长”,2009年共新发阳光私募562只,2010年达到732只,2011年前9个月时间已经有多达581只新产品面世。有市场分析人士预计,2013年私募基金总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不难估算,在并不需要资质监管、且渠道更具话语权的私募领域,第三方所得利润无疑更加丰厚。在丰厚收益的引诱下,第三方理财机构也借势扩容,令其生存环境大打折扣。

在机遇面前,第三方机构也不得不直面挑战。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