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尽管纷纷转型商业地产,但项目后期运营所需的巨大资金,已让一些开发商备感压力。
近期某研究机构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问题已经逐渐接近预警区,特别是转型持有型商业地产的开发商们的资金状况不容乐观。
种种迹象表明,资金问题已经成为转型商业地产开发商的头号难题。有业内分析人士称,撇开销售型的商业开发不谈,以持有型商业开发为例,以目前的租金水平计算,一个项目想收回成本需要8到11年的时间。商业地产项目的融资难度要远远高于住宅地产,其开发周期相对较长、资金占用数额大、回笼资金缓慢,开发商不得不寻找其他的融资渠道。
“开发商筹措资金,首先考虑的是低成本的银行信贷。但是由于受到楼市调控政策的影响,银行贷款收紧,因此开发商需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阳光厚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陈方勇告诉记者。
但要找到合适的融资渠道并不容易。之前一度火爆的房地产信托业务,正面临被叫停,银监部门要求信托公司严控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对于房地产信托余额较大的信托公司,要求“规模要实现稳中有降”;对于房地产信托新增规模较大的信托公司,要求“把握好节奏,严格控制增速”。于是一些开发商为解决资金问题开始另辟蹊径,自己成立基金公司或是与类似的金融机构合作,以规避风险。例如金地集团的首个房地产基金已募集成功、阳光新业也在2010年成立了自己的商业地产基金公司。
“目标很明确,开发商要保证在完成初步商业地产布局后,为后续长期运营提供充足的资金储备。” 陈方勇告诉记者,这种业务模式将对促进房地产开发增长,解决开发商因为银根收紧而导致的资金难题发挥重要作用。“房地产私募基金是一种创新的融资模式,这种模式可能成为未来房地产企业资金的核心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张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