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利益捆绑的监管漏洞
记者在多方采访中发现,就PE腐败及投行诸多潜规则的问题,所有碰到的问题都是表面现象,而最为深层次的问题则是制度的漏洞。
一位知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先生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中国的法律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不出问题,就不会有法律产生。而对于目前的资本市场,在法律制度上,存在严重空缺。目前的监管仅限于上市后,二级市场上打击内幕交易,进行规范,并没有在上市前就进行监管。
在他看来,尽管法律空缺,但是从法理上说投行保荐中出现的腐败现象不能忽视。法官不能没有法律可依就不进行断案,是不是可以在发审委过会时引入内幕交易法规,确实是未来的新的课题,如何保障信息对称,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记者在梳理IPO未过会的企业中发现,截至7月末,去年9月17日上任的第一届创业板发审委,共召开发审会88次,审核企业163家,其中审核通过企业130家,不通过率为21.25%,远高于中小板和主板,过会创业板公司存在大量问题。
对于首届发审委的续聘,是否考虑到当下的创业板发审中的诸多问题时,证监会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直言:保荐机构的监管,证监会一直在关注。一年来,创业板发审委可以说是尽职尽责。对于公司层面,只要是市场和媒体反映出的问题,创业板的发审委一定会进行调查,但是如果没有问题,或是问题予以解决,将会顺利过会上市。
同时,基于监管部门的职能和权限不一样,彻查PE腐败也不是发审委的主要职责。只有证据相当充分,有关部门才会解决,不能简单地予以判断。
对此,有专家呼吁,监管层应考虑延长入股创业板公司时间较短的PE的锁定期限。对于入股时间较长的,则会减少锁定期,严防PE腐败。
业绩分化的创业板
可以看到,自2009年9月30日正式开板,到2010年8月6日,尤洛卡、双林股份、国腾电子等3家公司上市交易,除去因故撤销上市的苏州恒久,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已扩容至100家。
然而,反观中小板,从2004年6月25日新和成上市,到2006年12月26日天康生物上市,百家公司上市时间却用了两年半,创业板的发展可谓迅猛,但是持续的成长性引人深思。
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8月5日,百家创业板公司已披露2010年中报业绩的有23家,业绩增速为29.09%,低于中小板108家已披露业绩的整体水平,同期中小板业绩增速达38.89%。
其中,业绩同比增速超过50%的双林股份、国民技术和台基股份仅3家,业绩同比增速在30%以下的有15家,10%以下的有10家;下滑最严重的为华平股份,同比下降高达76.6%。而从已公布中期业绩预告的公司来看,其中已有4家公司披露中报剩余21家中,业绩预减或续亏的达6家,且同比降幅至少在35%以上。
世纪证券创业板小组研究员吕丽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仅从上半年业绩经营情况来看,两极分化格局迹象初显,未来不排除个别公司有退市的可能。不过,对于一些创业板公司的发展,不能用较短时期进行监测,一些项目的开发和产能的释放需要时间。
同时,对于因保荐出现的业绩较差的公司,她建议应对保荐机构进行罚款,保证保荐机构的勤勉和对创业板公司质量的把握,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