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货币政策进一步从紧和宏观经济预期增长放缓的影响,市场对中国银行业未来的整体盈利能力提出了质疑。
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及业绩增长,与宏观经济的景气程度紧密相关,信贷紧缩和经济增长减速,正在使银行业成长的可持续性和资产质量面临双重考验。
中国银行业能否经受得住考验,接受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经过5年改革,中国银行业已“今非昔比”,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运行效率,都有大幅提升,同时,中国经济向好的态势并没有逆转,因此,银行业的稳健成长依然可以持续。同时,信贷紧缩、企业盈利能力下滑,将促使商业银行“谋变”,逐步优化业务结构,扩展创新业务,发展综合经营,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
各大上市银行今年的中期业绩预期也印证了这一点,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预增幅度均在100%以上,工商银行的增幅也超过了50%。
五年蜕变 化蛹为蝶
一位金融专家指出,中国金融业五年的改革,最大的成就便是“改好了商业银行”。这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内,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2001年12月,当世界贸易组织向中国敞开大门时,一个体弱多病的金融体系步履蹒跚。而占据了金融业资产规模半壁江山的银行业,由于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被国际社会描述为“濒临破产”。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003年4月28日,银监会悄然挂牌成立。也正是从这年开始,工行、中行、建行、交行等银行全面启动股份制改造。随后,中国银行业冒雨前行,陆续打响财务重组、政府注资、股份化改制、引进战略投资者、资本市场上市等重大战役。
2004年1月,国务院决定以450亿美元外汇储备注入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爱股,行情,资讯),标志着国有银行改革走出了一条新路。是年8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9月,建设银行重组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央汇金公司成为这两家银行的最大控股股东,代表国家对两家试点银行行使出资人权力,较好地解决了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产权主体虚置问题。
2005年4月,汇金公司又向中国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与财政部各占50%的股份。同年10月,建设银行率先在香港公开发行股票,以每股2.35港元的价格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国有商业银行从五年前技术上濒临破产,蜕变为具有一定国际认知度的大型商业银行。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通过产权改革、补充资本、转换机制实现再造。
正如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曾表示的,改制银行公司治理得到改善,内部管理得到加强,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逐步深入,风险管控水平得到提升,财务状况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银行业的安全稳健性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截至2007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从2002年末的23.7万亿元增加到52.6万亿元,翻了一番多;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002年末的23.6%下降到6.7%;本年利润从2002年底的364亿元增加到2987亿元;风险拨备缺口从2002年末的1.34万亿元压缩到5353亿元。
信贷紧缩 一把双刃剑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一再紧缩的货币政策,让银行信贷成为稀缺资源,银行对于贷款利率的议价能力正在增强;但是另一方面,资金成本抬升,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未来两三年内银行的资产质量可能面临局部性风险。
瑞银集团的亚太金融行业分析师王瑶平认为,短期难改的紧缩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资金回流,左右着银行信贷资金及利润来源,但紧缩的货币政策也提高了银行贷款的定价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金收益率,因此,银行资产负债的结构优化是盈利的关键。
今年以来,由于通胀水平明显抬升,宏观经济面不确定性增加,银行的资产规模扩张将会受到抑制,同时资产质量存在下降的风险。
目前,国内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净利息收入在收入结构中的占比大都在80%-90%之间。由于利息收入主要取决于资产规模的扩张和利差水平,而这两个因素又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因此当前银行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它具有周期性。
据国泰君安银行业研究员伍永刚测算,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对整个银行业净利润的负面影响为1.3%,对上市银行的负面影响约1.37%。以2008年3月末数据估算,14家上市银行存款余额约24.16万亿元,考虑到人民币存款的扣减、税收的影响,14家银行共约减少净收入51.2亿元,减少净利润38.39亿元。
有金融学者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通过规模驱动实现盈利增长,高收益率的贷款资产的扩张速度与银行盈利增长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因此信贷紧缩将挑战这种模式。从较长的视角分析,信贷紧缩对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也存在积极的推动影响。
历史经验表明,在贷款增长受调控限制的情况下,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及资金业务的动力将更为强劲,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高及对利息收入依赖的下降成为发展趋势。
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近期内依靠利差和信贷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仍然能够带来高成长,但是,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行,其长期享有的制度性的利差优势将逐步削弱,在外部环境压力下其必将逐步实现盈利模式转变。
增速放缓 多元化“谋变”
在通胀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央行很可能进一步非对称加息,这对以利差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的银行来说,无疑具有较大负面影响。
对于今、明两年银行业的业绩,大多数专家一致认为,“盈利仍可保持较好增长,但增幅将会下降。”原因在于贷款额度控制、大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更多地实施人民币加快升值策略。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今年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增长可能仍会达到50%。而瑞银王瑶平则预计,2008年银行新增贷款数量将基本等同于2007年的新增数,银行业信贷增速会下降3到4个百分点,但依然会保持在13%左右,行业利润增长可能在35%以上。
光大证券6月中旬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银行业的净利润增长仍能实现超过40%的增长。未来2-3 年,在中国经济不发生“硬着陆”的前提下,银行业的盈利增速保守估计在15%左右。
由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盈利增速放缓,商业银行逐步尝试多元化“谋变”。市场人士指出,银行贷款利率的话语权在从紧货币政策条件下将增强,从而将带动相关中间业务的增长,如咨询费等。今年一季度,各家银行推出了大量的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这一方面可以在不占用银行存款的情况下缓解企业的资金饥渴,另一方面又增加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银行应对从紧货币政策的措施还包括积极发展综合经营。目前,商业银行在建立基金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方面都有了突破,很可能今年在保险、证券方面有新的突破。这将使商业银行构建一个比较好的综合经营平台,为整个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本版观点不代表易方达基金公司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