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创业板关键在于培育成熟投资者
创业板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创业板首发管理办法草案,业界人士纷纷建言献策。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教授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创业板能否办得成功,关键还在于创业板有没有成熟的投资者。
创业板推出适逢其时
赵锡军认为,虽然目前各界热议创业板,但还是有不少人并不了解创业板市场和主板的差异。创业板要推出必须具备两个核心条件:一个是要有为数众多的创业型企业,并有融资需求;第二是需要有大量准备投资创业板的资金。以往这些条件并不是很充分,而随着这几年经济快速发展,创业型企业增长迅速,融资需求量变大。而且前期不少风险投资基金(VC)、股权投资基金(PE)进入到一些创业企业,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改善了企业的管理,这些企业有了更多的融资需求,VC和PE也需要有退出渠道。而在资金供给方面,目前流动性充足,居民理财意识在这轮牛市中得到很大提升,投资者对创业板也非常期待。除了这两个条件外,深交所已经做好了推出创业板的各项准备,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条件。
创业板推出对完善资本市场结构,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究竟有什么具体影响和作用?赵锡军告诉记者,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的融资环境,包括银行、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等融资渠道。建立创业板市场,以适应创业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可以拓宽整个融资环境,和银行融资、主板融资等构成多层次资本市场。
创业板满足多方需求
赵锡军认为,创业板对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创业者来说是莫大的福音。创业型企业进入创业板,不仅仅是为了融资,还意味着企业增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意味着企业的管理将更为科学。“美国之所以能产生微软、谷歌等许多成功的企业,这个和美国有NASDQ是分不开的。虽然创业板市场有不少企业也是不成功的,但有巨人在这个市场成长起来,这就给创业者看到了更多的希望,鼓励了人们的创业热情,这对国家的进步有重要意义。”谈及创业板的意义,赵锡军慷慨激昂。
而对于VC、PE来说,有了创业板,意味着有了其良好的退出渠道,资金周转更为灵便,可以对其他企业进行再投资,创投机构也因此可以成长起来。这同样也是有利于整个国家创业环境的改善。
另外,从投资者角度来看,由于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投资偏好不同,需要有多层次资本市场以适应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创业企业提高竞争力更重要
针对创业板门槛的问题,赵锡军认为,创业板是连接创业企业和投资者的重要纽带,设立合适的门槛有利于这两者的匹配。此外,门槛是可变的,如果有了更多的资金投资创业板,在投资者比较成熟的情况下,门槛可以适当降低。但目前推出创业板门槛高点很有必要,这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因为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均还不够成熟。
他同时表示,对于创业企业来说,无论上市与否,重要的是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要避免一个误区———创业企业是要依据自己的产品来寻找投资,而不是通过寻找投资来开发产品,后者属于本末倒置,和创业板设立的目的是不相符的。
针对创业板和主板、中小板是否需要建立一个转板机制的问题,赵锡军表示,中小板与创业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二者还是有较大差别,中小板企业不一定就是创业企业。投资者关注中小板企业,更多关注的是现在的市场情况,而投资者关注创业板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未来的市场前景。中小板的成功运作,其交易规则、监管经验对创业板来说,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从国外成功经验看来,创业板没有必要向主板、中小板转板。他举例说,“微软等大企业目前仍在NASDQ上市,并没有转板。因此,我们的创业板企业如果没有必要转板,就不用去转板,可以通过在两个交易所挂牌的形式来解决。他还表示,是否转板取决于多种因素,需要管理层来协调。
尽快培育成熟投资者
作为创业板的主要参与主体之一,创投机构面临难得的市场机遇,对它们的运作进行监管,也成为创业板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赵锡军认为,对于创投业,应该用市场竞争来解决这个问题。创投机构和一般投资者不同,它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大过一般的投资者,有比较大的资金量,它们对创业企业的风险判断相比一般投资者而言有许多优势。“创业投资机构是专业的投资群体,如果它们不够专业,它们自然会被市场淘汰。”
赵锡军同时表示,让创投机构自由竞争并不是表示不对它们进行监管。鉴于普通投资者对创投行为的认识不是很清楚,有些不法创投机构打着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的旗号,进行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违规融资活动,对于这些机构要严加监管。
赵锡军特别强调,我们的创业板要成功,不仅要培育众多的创业型企业,更要培育投资者,投资者成熟起来才能使创业板有后续发展之力。具体而言,一方面要规范和引导机构投资者在创业板中的投资行为,因为机构终究是投资的主体;另一方面,要对一般投资者进行教育,要让投资者明白创业板是一个风险更大的市场,要让投资者变得理性起来,“培育成熟投资者是创业板成功的重要环节,必须常抓不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