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温家宝就中欧关系发展提出五点建议 -沪指收盘4803点创新低 08年A股十大预测:波动区间4500-6000点 -发改委首次鼓励国有炼油厂和民营炼厂合作 08年煤炭仍将涨价 -经济适用房新规有望近日浮出水面 揭露地价房价集体疯狂的背后 -环保投入预算底线要超过GDP1.35% 环保产业将成新兴支柱产业 -2成北大本科毕业生月薪过万 上市公司高管薪水榜:金融地产最高 -财政部:股改限售股会计处理有规定 个性版航意险12月待批上市 -07-08人类发展报告发布 将贫困人口放在应对气候变化首位 -中石油入指7天拖累沪指204点 警惕“结构性熊市” 回避某些股票 -发改委:对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敞开供应成品油 "油荒"将告一段落
企业年金税收政策需明晰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1 月 2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已经启动,但关于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还有一些地方存在不明确不合理的地方。就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界人士。

  中国人寿股份副总裁刘家德在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税收还不明确:一是委托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不够规范。尽管国家明确对企业缴费4%以内部分可以从成本中列支,但在实际中,各地有不同标准,差异很大,不够规范;二是年金在资金运用环节的税收待遇有待明确;三是缴费环节的个人所得税需要完善,应对延迟纳税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积极研究。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郭金龙表示,国家应当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形成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共生互动发展的良性机制,除了对所有符合一定标准的、以养老为目的的养老保险制度给予适当税优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人建立和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计划,满足多样化的养老保障需求外,应该在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上应本着科学、安全、简单的原则,尽量降低制度运行的成本,推动企业年金、团体养老年金保险等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朱俊生博士则担心,一方面,从社会公平角度考虑,现阶段全面推行税优政策,提高税优标准是不合适的。另一方面,实行企业年金税收优惠会带来即期财政收入损失,财税部门会有很多顾虑。EET(仅在领取阶段征税)的征税模式会给政府带来即期的财政压力,因而这种征税模式在财政状况不佳的国家很难实行。

  从国际上看,新西兰1990年就放弃EET模式并转而实行TTE(领取阶段免税)模式,其真实目的就是希望使税收收入提前实现,以弥补眼前的财政赤字。

  朱俊生建议争取适当的、富有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在现阶段指望立刻实行EET的税收模式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可以考虑实行TEE(缴费阶段征税)等税收模式,这样不至于对即期的财政收入造成大的冲击,能够比较容易为财税部门乃至中央政府所接受,也有利于年金计划参与人享受投资收益部分税收递延。这可能是目前非常务实的选择。

  朱俊生建议,为了发挥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作,税惠政策可以富有弹性。如可以对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给予有条件免税,即对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收益免税要附带限制性条件,如对投资期限不达到一定期限(如不足30个交易日)的短线投资收益要课税,以抑制企业年金的短期逐利行为。对企业年金的长线投资收益免税,以利于企业年金基金的积累,培育理性的机构投资者。

  由于实行EET税制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现阶段尚未实现延迟纳税模式之前,刘家德建议财税部门对目前缴费环节的个人所得税进行完善。

  目前实际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企业为临近退休人员补缴年金的适用税率问题。根据先行的个人所得税相关规定,无论是个人缴费部分还是单位缴费部分,都应在缴费环节上交纳个人所得税。由于历史的原因,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在建立企业年金时需要为临近退休员工一次性补缴较高的金额,如果按照现有的税收规定,会有很高的税率,让个人承担会使年金的受益大大降低,如果企业承担会对企业利率产生很大影响。

  他建议税法对此明晰并适用相对优惠的税率。(卢晓平)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图片新闻:
国家环保总局:不建污水处理厂省领导要离职
重庆拟建超七星级酒店 深圳财团欲投资100亿元(组图)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中国“嫦娥一号”探月
· 中国减灾救灾行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农业投资政策及项目
·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2007蓝皮书
· 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