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号文:证监会要求基金公司切实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44号文束缚了基金公司盲目扩容的手脚
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昨天公告称“旗下基金准备组成一个攻守兼备的基金组合,并于近期开展限量发售”,然而该公司今日却发布公告称,“由于市场环境不合适,公司的基金组合不再发售。”时过一天,市场环境便出现180度的大扭转,这与证监会发布的44号文脱不了干系。
股指震荡,监管部门不断的“窗口指导”已升级为正式文件下发。早报记者拿到了基金业昨天开始加紧学习的44号文,即《关于进一步做好基金风险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该份通知对基金销售、基金经理交易目前存在的问题作出“定性”,并明文严厉禁止。据悉,各大基金公司目前正在晨会中组织学习44号文,并根据通知要求作出相应的反应。有些公司取消了事前已经安排好的投资者见面会,有些公司则叫停了基金的持续性营销计划。
基金公司“五大罪”
“这些话本来关起门来说说无所谓,但现在有了44号文就不一样了,还是不说比较好。”一位基金公司副总昨天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据从各基金公司收集的信息,早报记者此前也曾经对基金公司被要求关注流动性、“窗口指导”只卖不买、基金经理被要求谨慎言行等相关情况进行报道。
相关报道见报后,便有深圳某基金公司电话通知记者,根据公司对监管政策的学习,该公司在上海组织投资者见面会的计划已经取消,其基金经理接受记者采访的安排也同时取消。
然而,由于没有明确具体的文字规定,对于窗口指导意见的理解,各基金公司各执一词,监管部门的“三令五申”在资金逐利的市场面前,似乎没有完全见效,一纸文书已于11月2日成文下发,并提出“最近一个时期又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
对于“新现象”,监管部门主要列举了五个基金业已存在的问题。其中两个从基金销售出发:基金管理公司脱离自身管理能力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利用一些可能误导投资者的方式开展持续营销活动;部分销售机构销售基金时未能充分揭示投资风险,进行不正当竞争。
另外三个则从投资方面做出指责:部分基金管理公司片面追求业务排名和短期收益,忽视流动性风险;部分基金经理参与短线交易,基金投资换手率较高;部分从业人员公开发表对市场走向、个股价格的不当评论等。
结构调整之忧
44号文出台后,各基金公司昨天晨会进行学习,一些基金公司人员则私下对严控基金规模的监管政策表示不理解,也有市场人士担心基金规模调控会给市场带来结构性扭转调整。
目前,监管部门收紧了新基金发行的审批,自9月5日以来,市场已连续两个月无新基金发行,而老基金持续性营销则在被“软收紧”后,此次在44号文中被明文限制。
根据44号文,“对于限定基金销售规模的营销活动,公司应采取比例配售等有效措施,切实履行向基金持有人的承诺;对于新基金募集、基金封转开、拆分、限量销售等营销活动,公司应在发布公告或相关宣传推介材料之日起六个月内保持基金规模控制在投资人承诺的范围内。”
该项政策出台后,有些基金公司已作出表示,其公司旗下的基金拆分计划目前不得不暂时取消。
深圳某基金公司高管对于监管层对基金销售行为的限制表示不理解:“基金销售规模、销售方式都应该是市场行为,监管部门应该监管的是在销售过程中的违规现象,如果基金规模过大、基金公司管理能力跟不上导致基金净值表现受限,市场自然会淘汰基金公司,监管部门为什么总这么操心?”
也有市场人士对基金发行受控现象表示担心:“去年年底开始由于新基金发行受限,喜欢新基金的基民只能自己入市,导致了上半年的垃圾股、题材股行情,直到‘5·30’股民转基民之后,市场才出现扭转。现在,市场再次出现基金断档,是不是会再次出现结构性调整?”
市场涨跌两难
据悉,不少基金公司的投资行为近日收到了监管部门的“电话指导意见”。
一位基金经理告诉早报记者,近日已有同行向其表达苦恼:由于基金规模增长较快,其管理的基金不得不持续买入股票,然而,其不断买入行为已经收到监管部门的电话指导,“关怀”其最近是否买得有点频繁。
据悉,在44号文中规定,基金公司应关注各基金组合中现金、债券、股票等的配置情况、持股集中度和单只股票的投资价值及估值风险,加强流动性风险的评估和压力测试工作。“本通知下发后,各公司应结合市场状况和自身管理能力制定流动性风险控制方案,我部将适时予以抽查。”
对于44号文的出台,一些投资者对市场表示谨慎。一位读者告诉早报记者,在新华社对44号文报道出现后,其已将手中股票全部清仓,“小心一点比较好。”该读者表示道。
而对于目前的市场行情,一位基金公司投资人士表示:“从热点看,市场的主线仍然是围绕人民币升值,对金融地产类公司加以追捧,而对钢铁、有色等行业则选择了减仓。整体上讲,市场交投较淡,大市值公司表现优于小市值公司。市场整体维持着脆弱的平衡,既不甘心就此结束行情,又缺乏追高的勇气,呈现一个涨跌两难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