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全面检查技术准备“谁先准备好谁就先交易”
本周日,中国第一部涵盖金融期货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上周,证监会一举发布《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三个配套文件,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几乎同一时间,基金公司收到了“基金投资股指期货的有关通知”。种种迹象显示,牵动无数眼球的股指期货已脚步渐近。
但在正式推出前,这一新兴市场还需要做好两方面准备工作:一是技术准备,二是交易规则方面的准备。前者是“硬门槛”,后者则是“软环境”。上海东方早报记者昨从一位接近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的人士处独家获悉,中金所最近已向各期货公司发出指示,要求它们必须在本月内完成技术准备。未来将不会等候所有会员都做好准备后才推出股指期货,而是遵循“先准备好的先交易”。
此外,在交易规则方面,国内首次引入的“熔断”机制可能面临重大修改。在投资主体方面,有机构推测,基金投资股指期货金额不过200亿元,不会大规模套现。
“先准备好先交易”
据上述知情人士介绍,中金所技术部在近日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行的技术培训活动上强调,期货公司必须在今年4月份完成技术准备。为此,中金所将于本月内对各期货公司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这可能也是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前就技术准备工作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全面检查。
“具体来说,这些技术准备包括两个检查和四个测试。”该人士告诉上海东方早报记者,所谓两个检查分别是会员技术系统自检和中金所现场检查;四个测试分别是链路测试、接口适应性测试、双链路备份自动切换测试和压力测试。只有检查和测试双双达到相关技术指标的公司才能获得中金所技术检查合格通知书,这也是期货公司成为中金所会员并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首要条件之一。
“在这次培训活动上,中金所有关领导已经表态,未来将不会等待所有会员公司都做好准备后再推股指期货。基本上会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允许已做好技术准备的会员先参与交易。”该人士透露说。
但他同时表示,目前已完全做好技术准备的期货公司并不多,估计不超过三分之一,其中,有券商背景的期货公司凭借强大的资金后盾占据了大多数。而一些显然已来不及在本月内完成技术准备的纯期货公司则“情急智生”,准备租用中国电信的机房以应对本轮检查。
“之所以完不成准备,其因在于国内大部分期货公司的资金实力原本都很小。而中金所对会员公司的技术准备要求又比较高。”该人士说。
熔断机制或作修改
除了技术准备外,交易制度成熟与否也是制约股指期货推出的一大障碍。这其中,原本作为重大交易制度创新的“熔断”机制成为讨论的焦点。上述接近中金所的人士告诉上海东方早报记者,由于对熔断机制控制风险的有效性产生怀疑,目前有关方面正在考虑对该制度进行修改。
中金所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征求意见稿)显示,“熔断”制度是为了让投资者在价格波动剧烈时,有一段时间的冷静期,抑制市场非理性过度波动,同时在熔断期间以便交易所采取一定措施控制市场风险。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的熔断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上下6%,在开盘之后,当某一合约申报价触及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上下6%时且持续1分钟,该合约启动熔断机制。启动熔断机制后的连续十分钟内,该合约买卖申报不得超过熔断价,但可继续撮合成交。启动熔断机制十分钟后,10%涨跌停板生效。每日收盘前30分钟内,不启动熔断机制,但如果有已经启动的熔断期,则继续执行至熔断期结束。每个交易日只启动一次熔断机制,最后交易日不设熔断机制。
“原先,这一制度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市场冷却,给投资者充分的思考时间以决定是否继续交易。但也有人认为,这一制度在实际交易过程中的作用可能恰恰相反:非但不能化解风险,还可能导致风险堆积,就如同一个蓄水池水位堆高后一旦决堤所产生的破坏作用其实更大。在实际交易中,启动熔断机制十分钟后很可能导致合约直接封在涨跌停板。”上述人士说。
“熔断机制的问题原本就在理论界有分歧。而在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中的确也出现了由熔断机制所引发的问题,这可能是导致有关方面准备对熔断机制进行修改的主要背景。”南华期货研究所所长朱斌告诉上海东方早报记者,有专家认为,股指期货推出后最大的风险在于流动性风险,而熔断机制实施后有可能导致流动性丧失,由此堆高流动性风险。
他同时表示,熔断机制本身也有好处,可以让监管层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有时间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