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证监会:券商须让投资者理解"买者自负"原则 加强投资者教育 -北京:企业拖欠工资最高罚款3倍 出口企业调查:与人民币升值赛跑 -民政部加紧慈善立法 将改变管理缺位现状 将简化捐赠免税手续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来 粤年产一个百万人口县 06年200万夫妻离婚 -沪深总市值首破18万亿 股市收盘下跌 B股持续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动人员档案新规:不入社保不能存档 沪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四大钢厂联手开发海外矿产资源 中钢协驳斥"中国钢铁威胁论" -新企业破产法将推出 政策性破产明年终结 鼓励银行向小企业贷款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 -中国明确义务教育政府负全责 经费须报人大批准 部分高校拟改名
股市高处不胜寒 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有所担忧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3 月 0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沪深股市在“黑色星期二”的深幅调整,凸显了市场脆弱的非理性一面。全球金融市场的反应与其说是出于中国A股的国际影响力,不如说是因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担心。

中国股市的“黑色星期二”在2007年2月27日来临。

当天,A股市场的上证综指下挫268.81点,跌幅为8.84%;深证成指下跌797.88点,跌幅更达9.29%。两市的成交创出2007.57亿元的天量,为A股史上仅见。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此前一天,上证综指刚刚站上3000点大关,此次回调又重新落在2800点之下。沪深两市的市值在一天之内蒸发了超过1万亿元。

投资者已经十年没有看到A股经历如此突然的下挫。

上一次如此暴跌,还要追溯到1997年的2月18日,当天上证综指下跌8.91%。自1996年设立限制性跌幅以来,这是市场所经历过的最大两次下跌。这个“黑色星期二”也因此必定成为A股市场一个历史性事件。

与以往任何一次下跌不同,A股这次下跌迅速波及全球股市。当天全球主要股指随之大幅下挫。美国主要股指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均创下四年来最大跌幅;亚洲除了越南与台湾市场,主要股指全线下挫;欧洲主要股指也都下跌1%以上。

一位远在欧洲主管大中国市场的基金经理一觉醒来,发现市场已经跌下来了;随后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来自各国的投资者担心:A股市场估值是不是太高了?中国股市会不会有大泡沫?会不会重演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的股灾——过剩的流动性和低利率催生泡沫,最后失控破灭?“我当时的压力很大”,该人士坦言。

A股市场突然经历如此放量下跌,实为各方始料未及。海内外投资者惊诧之余,纷纷寻找A股暴跌的成因,谣言与恐慌在下跌中迅速在市场弥漫并扩散。只是最终大家都没有找到十分具体的“利空”之源。多数市场人士猜测,A股经历前期过高的上涨之后,已经进入调整的时间。

2月27日大跌之后的两个交易日,A股均出现不稳定的震荡,上证综指在28日(周三)大涨3.94%后,周四又回落2.91%,至周五振幅才逐渐收窄,当日上涨1.29%。

突如其来的“黑色星期二”其实并非没有先兆。进入2007新年之后,A股市场一直处于高位之下草木皆兵的状态。上证指数数次冲击3000点未果,并发生幅度较深的调整;而且一有风吹草动,人们便开始担心或有的调控政策。在这种忐忑不安的市场心态下,恐慌心理极容易产生,被大多数人遗忘了十年的大跌不期而至,其实并非无因。

对新进入者而言,是次经历更能清楚地表明,股市并非有涨无跌;在看到自己股票账户不断增值的同时,风险也随时可能发生。

非理性抛售于事后看,“黑色星期二”并没有一个明显的推动因素。当天开盘半小时后,各指标股和权重股出现普跌现象:中国银行跌7.23%,工商银行跌8.04%,长江电力、宝钢股份、万科A等均以跌停报收。沪深两市当天共有800多只股票跌停。

自A股始,亚洲除越南与台湾,主要股指全线下挫,至上周五(3月2日)收市,澳大利亚和日经225指数连续四个交易日下跌,韩国股市也连续三日收跌;全球其他新兴市场纷纷下跌,拉美地区、非洲主要国家的股指也出现了暴跌;欧洲三大市场也纷纷下挫;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了3.86%,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更创下“911”事件以来单日下跌3.29%的最大跌幅。

摩根士丹利前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财经》特约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中国股市下跌对海外市场的影响主要是心理影响,海外投资者并没有想到中国股市会有这样大的跌幅。一旦中国市场出现下跌,整个市场就会有恐慌,一些资金就会有出售的冲动。

“我们的日本组、欧洲组、亚洲组全天开了很多电话会。”一位海外基金的投资主管事后告诉记者,日本、欧洲市场也在下跌,并因此产生了恐慌性抛盘。

随后,市场探究A股为何大幅下挫时,“谣言造成的恐慌”成了基本一致的结论;诸如征收资本利得税、加息预期、银监会严查违规资金入市,甚至监管层领导更换等等,一切未经证实或早就公布的政策与传言,都成了市场做空的理由。远离A股的国际股市出现恐慌性抛盘,也就并不奇怪了。

各种传言中,资本利得税征收最让市场关注,也最能触发市场的即时反应,但第二天也很快被财政部出面否认。财政部税政司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从工作层面并未有此意向,近期亦从未讨论过此事。

银监会严查银行违规资金入市自2006年底以来就曾明确,并不是什么新闻。银监会人士也向《财经》记者表示,银监会2月27日的监管工作会议,并未就严查资金入市做过特殊强调,提及此事也仅仅是正常的工作部署而已。

至于央行3月将再次限制流动性、监管层领导更换等传言,既未经证实,在正常情况下也不足以在一个时点迅速触发一场放巨量的下跌。

瑞士信贷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股市下跌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一些政策性的不利流言。此外,在连续上涨之后,市场对于下跌的担心也是一个重要心理原因。

虽然利空政策并未出现,但前期官方媒体已数次发文为股市降温,央行亦在春节前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些举措表明,管理层认为股市已经过热。这也增加了投资者对管理层采取措施为股市降温的担忧。

此外,“大非”(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以上者在股改两年以上方可流通)在2月的过度减持,也给市场增加了心理压力。

泸州老窖、中信证券、三一重工等个股,均出现了“大非”集中减持现象。泸州老窖的国有控股股东泸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更是连续减持,短短几日累计减持比例就高达4.83%;中信证券2月同样遭到雅戈尔、中信国安两家“大非”合计约1.23亿股的减持。

与“小非”(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小于5%,在股改一年后方可流通)相比,“大非”减持更能产生直接的心理影响。作为最了解上市公司质地的大股东在高位减持,市场难免会对上市公司后续股价的上涨能力产生足够的怀疑。

进入3月,据统计将有92家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解冻的股份数量和市值规模均超过今年前两个月的总和。

脆弱的恐高在过去12个月,上证综指上涨了1700点,涨幅达130%,在过去三个月更上涨了1000点。

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雷贤达认为,去年四季度以来,市场几乎每天都在涨,而上市公司的业绩显然没有这个涨幅,股票的增长是需要业绩支撑的。

他认为供求关系也是导致A股过高的一个因素。以中国人寿为例,在A股市场发行了总股份的5%,在香港则是25%,造成了中国人寿香港比内地股票价格每股低30%以上。

申银万国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桂浩明认为,市场有结构性调整的要求。“‘二八现象’突然变为‘八二现象’,本身就不合理。”这个现象去年年底就已出现,基金重仓股和权重股的上涨动力不足,相反一些绩差股和概念股暴涨,从而推高了整个市场的估值。

申万巴黎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总部研究总监伍海郡称,市场达成一个阶段性共识,即春节前夕新进入资金没有在目前价位创新高的突破,短期机构获利回吐,这导致了2月27日的单边下滑。

与以往A股市场大跌不同的是,是次调整时,中国经济基本面和政策并未出现任何变化。突然放量下跌如此之大,市场的恐慌心理凸现无疑。

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中国研究部主管薛澜直言,周二的下跌“完全是恐慌性抛售”。她认为,跑的主要是散户,接盘的主要是新成立基金。

一位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基金经理坦言,散户对基本面的掌握要比机构投资者少很多,市场大跌散户根本不敢进入,反而给基金创造了机会。

另一方面,散户的恐慌性抛售,也给随时可以赎回的开放式基金带来了压力。谢国忠对记者说,现在投资基金的短线资金太多,这些资金一抛售,基金经理也不得不做出调整。

薛澜亦称,中国很多机构投资者的资金还是来自于散户,一旦面临赎回的压力,这些机构的自主权有限。

多数基金经理表示,春节后的赎回量要明显小于节前;但目前一些基民赎回基金净值较高的老基金,转而投向净值较低的新基金情况严重。“这也反映了中国基金市场不成熟的一面。”一位基金经理坦言。

对中国股市的新进入者而言,这次调整是最好的风险教育。

机构投资者多认为市场进入了阶段性下调,不过,由于进场资金充裕且前期新进入资金的成本较高,下调幅度并不会很大。

据统计,2月26日两市投资者新开户数超过13万户,新增A股开户数11万户,均创出历史记录。今年第一只获得批准发行的股票型基金———建信优化配置基金,26日上市首日,就在一小时内将100亿元发行限量销售一空。

机构投资者对市场前景大体仍抱有信心。他们认为,中国整体经济增长能够带动上市公司业绩的持续上涨。

根据泰达荷银的研究,2006年中国股市130%的涨幅中,有近四分之三来自股票价值重估的拉动,来自基本面的驱动力仅占四分之一。2007年,大幅价值重估的机会微乎其微,A股的涨幅会主要来自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的拉动。

但是,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似乎并不能完全反映中国整体的经济状况。

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研究部和股票销售交易部行政负责人徐刚的研究表明,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大约是1960亿元,仅相当于实体经济中全部企业盈利的11.2%;即使加上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上市企业的利润总额也仅相当于全部企业盈利的30%。这意味着,尚有大量的盈利性资产并没有进入到股市。国有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自2001年以后一直高于上市公司,这意味着资产注入方的质量要好于资产接受方;即使把上市公司中的工业企业单独拿出来比较,依然发现国有工业企业的盈利数据要好于上市公司中的同类公司。国有工业企业2005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4.4%,工业类上市公司则只有10.4%。

“指数有短期震荡,消化前期的获利盘,给整个市场一个调整的机会。”伍郡海表示,“在一段时间政策明朗化之后,会有向上的突破。”

不过目前市场仍然对未来存在担忧。进入3月中下旬,关于2月经济运行的统计数据结果将陆续出笼,届时,央行会否加息限制流动性,股指期货是否推出,对市场均会产生向下的压力。

前路多波折2月27日肇端于中国A股的全球性股市下跌,开始让人惊叹中国股市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力,甚至有人议论中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决定性能力。真的是这样么?德意志银行2月28日发表的一篇报告认为,此次由中国开始的全球性股市普跌,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中国、印度两大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货膨胀压力;二是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三是日本政府加息。对于中国首先出现大幅下跌,该报告认为,近期中国政府将使用紧缩政策挤压中国A股市场泡沫的舆论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A股市场暴跌引发全球股市全面下跌的观点,该报告认为,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直接的联系。该报告分析,外国投资者在中国A股市场的份额十分有限。如果一定要说他们之间的联系,那么这种联系来自于投资者信心。

全球金融市场的反应与其说是出于中国A股的国际影响力,不如说是因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担心。陈昌华认为,在最近几年的全球经济增长中,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份额不断加大,其中中国的影响尤为突出;当中国股市突然大幅下跌,国外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心成为导致全球股市联动的直接因素。

但他强调,主要原因还是经过近几年的牛市行情之后,股市普遍处于高位,人们对于下跌的担心也不断增强,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心理恐慌。中国股市突然下跌正好引发了这种心理,导致全球股市普跌。

从目前来看,过分夸大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的影响力还为时尚早,全球股市下跌中国至多是充当一个触发器而已,其内在因素还在于国外市场。

东骥基金董事总经理庞宝林认为,日本加息和美国经济数据转弱,才是全球股市大跌的主要原因。从今年年初直至二季度,全球股市可能需要调整,市场也需要确定美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变数较大,二季度股市的波动也会很大。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近日曾告诫,美国在今年后期经济可能会面临衰退。更早的日本央行加息,都令市场对全球经济不是非常乐观。

美国商务部2月27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耐用品订货1月下降7.8%,是去年10月以来单月订货下降最多的月份。同时,信贷市场上抵押信贷方Freddie Mac宣布收紧贷款标准,亦对市场信心产生负面影响。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Freddie Mac)和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是美国政府支持的两大房贷机构,掌握的抵押贷款金额高达4万亿美元,占全国独立住房贷款总额的75%以上。

此外,美国商务部2月28日公布,去年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按季年率修正后仅为2.2%,不及市场预期的增长2.4%,亦远低于初值的增幅3.5%。不过,这些数据令市场对美经济面产生忧虑,但亦反映联储局加息压力不大。

美国经济数据反映的并不全是坏消息。3月1日,美国供应管理研究所(ISM)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月的制造业指数为52.3,显示制造业活动全面复苏,令市场看到美国经济可能并非如预期的差。

格林斯潘亦在3月1日改口否认美国经济面临衰退的可能。现任联储主席伯南克也表示,美国经济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会升温。全球市场似乎又伴随上述消息而变得趋于乐观。但无论如何,未来的全球股市更为动荡,已是市场参与者的共识。作者:乔晓会 孙驰

来源: 财经

相关文章:
韩志国:全球股市循环暴跌的惨痛教训
赵晓:从中美股市同步震荡看政策博弈
刘纪鹏:中国股市走向成熟 对世界影响日益加大
易宪容:股市不能在疯狂中成长
本周B股市场大幅走低 深成份B指表现最差
2月A股市场演绎“九一”行情 上涨A股1227只
再调存款准备金 股市楼市影响
中国股市"黑色星期二"冲击波
巴曙松:投资者不了解中国市场导致2·27股市暴跌
美国财长称股市波动并不反映美中经济基本面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