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中国治理现代化政治文化自觉
文化是“目标,价值观和心目中的世界图景” (塞缪尔∙亨廷顿:《文化的重要作用》,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241页),蕴含国家治理和文化软实力理念。“国家软实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文化(在其能发挥魅力的地方)、政治价值观(无论在国内外都能付诸实践)、外交政策(当其被视为合法,并具有道德权威时)。”(约瑟夫•奈:《软实力》,马娟娟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第15-16页)可以看出,与国家制度和治理能力相对应的国家软实力,是以共享政治价值观为核心的。“价值是文化组成的要素。价值为文化质料的组织提供种种罗聚的方式。我们要充分了解一个文化,必须深入地去了解它的价值系统。”(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77页)
历史地看,从政治价值观的性质看,主要有三种文化资源:一是以“人民主权”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二是以“天赋人权”为核心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化,三是以“君权神授”为核心的传统政治文化。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已经落伍,先进的中国人由此向西方寻求民族复兴的理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传入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指导和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革新了中华民族主流政治价值观,推动了中国政治文化向新民主主义、再向社会主义转型,不断为促进发展中国现代化政治文明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已经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一种运动、一种制度,同时也是一种价值观。社会主义是适应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摆脱剥削和压迫,解放全人类的需要而提出和建立的。所以,对于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无论从一种理论、运动还是一种制度来说,都意味着一种与生存、发展和自由解放息息相关的根本价值。从政治文化系统来看,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和文化模式中居主导地位、起指导作用,它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即应当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目标。因此,马克思主义性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核心价值观,最基本的涵义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民主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特征。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建设人民民主的政治文化和政治价值观,是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中一贯坚持的发展先进文化主张。1940年1月,毛泽东提出建设“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这样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主义的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华民族的新文化”。1979年10月,邓小平提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久又特别强调坚持“三个面向”方针。中共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就是说中国先进文化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决定了中国政治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性质和前进方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政治文化发展的母体,累积着滋养中国历史绵延不绝、亘古至今的无穷政治智慧。罗素当年曾经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中华传统政治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仍然具有时代价值。但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毕竟属于封建主义的范畴,切不可以食古不化、托古言说、颂古非今。既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又不要为文化民族主义思潮所痴迷。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进行总结”,“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已进入发达现代化社会,西方政治制度早已是成熟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西方政治文化培育和发展了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也都包含着许多值得中国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政治文化方面可以借鉴的东西。西方政治文化中包含的人本、自由、法治、正义理念,对于中国治理现代化诉求的制度建设和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迪意义。但是,由于文化传统不同、社会性质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在制度上和文化上与西方都是不可通约的他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不搞西方的“议会制”;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决不搞西方的“多党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决不搞西方的“三权分立”制。进而言之,民主、人权、自由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也是人类在长期奋斗中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问题在于,不同的阶级、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对民主、人权、自由的理解和要求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民主、人权、自由的实现形式和途径也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模式。不能把专指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的西方的民主、人权、自由视为“普世价值”(参见秋石:《巩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求是》杂志,2013年第20期),搞拿来主义。
因此,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政治文化,需要立足人民主体地位,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洋为中用,推陈出新,调适整合,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文化涉及人们的情感记忆、思维习惯、精神感悟,涉及人们的历史认知、观念认同、理想追求。这些都需要时间的淘洗、实践的锤炼、长期的孕育。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积淀的过程,调适和健全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适应的政治文化,必须坚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久久为功,决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更不能用搞运动的方式来进行。与之相应,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必须继续坚持积极稳妥推进,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决策部署。(作者:陈锋 文化部监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