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及路线安排

2013年09月11日15:1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利率 市场化 改革 价格 金融机构 基准利率 人民币

从1996年6月1日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放开到今年7月20日贷款利率管制完全放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走过17个年头。截至目前,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已实现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市场上也只有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仍处于管制状态。根据国际经验,存款利率完全放开是一国利率市场化彻底完成的标志,是改革的“最后一跳”,也是“惊险一跳”,过程最艰难也最有风险。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

一、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任务

从制度安排看,现在除了人民币存款受上限管制以外,其他各类利率基本是完全市场化的。但从实际操作看,我国利率市场化现状与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未来的改革并非只是实现人民币存款利率形式上的完全放开。为确保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按照“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原则推进,还要完成利率“并轨”、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建设利率调控机制、完善基准利率体系四项任务。

1.实现市场化利率与管制利率平稳“并轨”

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由于被管制而压低,甚至出现长时间的“负利率”。同时,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已实现利率市场化,市场化定价的银行理财产品等存款替代性金融产品及影子银行等市场化融资渠道发展壮大。由此形成管制“低利率”与市场化“高利率”的利率“双轨制”。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多在5%左右,信托融资与民间借贷的融资成本超过10%,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浮1.1倍后为3.3%,今年6 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91%。总体来看,被管制的存款利率及放开管制前的贷款利率比市场化的影子银行利率低50%以上。

在我国价格市场化改革中,1988年的“价格闯关”在短期内强行实现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并轨,结果导致经济失控,通胀飙升。双轨制利率的并轨显然不能通过短期“闯关”来实现,需要在保证社会资金成本总体平稳的前提下,通过较长时间的渐进式“增量改革”来逐步实现。具体而言:通过引入不受利率管制的创新金融产品对现有的存款和贷款形成替代和挤压,逐步由增量影响到基数,逐步实现从市场利率和管制利率的“双轨”向市场利率单轨的平稳过渡。

2.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

对照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和国际银行定价实践,目前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差距:一是贷款定价能力较弱。大中型商业银行长期习惯于贷大贷长,贷款利率变化主要受货币政策调整影响,对风险进行定价的能力较弱。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村镇银行等小型银行风险定价技术落后,管理手段简单,贷款定价执行标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二是存款定价能力尚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商业银行的普通存款利率定价刚刚起步,精细化、科学化程度较低。作为已经利率市场化十多年的产品,协议存款利率定价也主要是参照5 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加点方式确定。三是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存在缺陷。主要有:利率定价流程管理较弱,定价授权疏于细化,各银行尚未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管理人员的定价、议价能力实行差别授权;未建立各项业务的定价联动机制,传统产品和创新产品之间、资产负债产品之间的联动性较弱;利率定价仍较粗糙,定价协调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不完善,定价调整前瞻性和灵活性不足。

3.构建完善的基准利率体系

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既为银行提供定价基准,引导建立银行内部定价和资金转移体系,也为中央银行提供利率间接调控的操作目标和监测指标。因此,市场基准利率的成熟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为代表的短期基准利率和以国债收益率曲线为代表的中长期基准利率体系。但Shibor目前主要集中在1年以内,缺乏中长期品种,运行中还存在3 个月以上报价质量不高的问题,市场接受和认可程度也仍需培育和提高。国债产品中1 年期以内的国债较少使国债收益率曲线期限的完整性受到影响。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