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影子银行规模测算与风险评估

2013年07月02日15:2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影子银行 监管 金融 统计 风险 资金链

3.民间借贷危机事件频发,潜在风险尚未完全暴露

2009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正规银行放贷受到控制,中小企业获取贷款更加艰难,对民间借贷市场融资需求增加,导致民间借贷“量价齐飞”,掀起新一轮民间借贷热潮。2011年下半年以来,一度火爆的民间借贷市场风险开始暴露,浙江温州、内蒙鄂尔多斯、陕西神木、山西柳林、江西泗洪等地先后爆出多起民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事件。目前民间借贷潜在风险尚未完全释放,未来还可能出现新一轮集中爆发。

与传统民间借贷相比,本轮民间借贷热潮具有四大突出特点。一是活跃地区从浙粤闽等东部沿海地区蔓延到山西、陕西等中西部内陆地区。二是民间借贷资金来源更为多元,催生出庞大的借贷网络。在传统的民间借贷中,资金来源主要是私营企业主和普通家庭的闲置资金,放贷行为是零星而分散的。而本轮囊括了居民个人、公司企业、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典当行等非正规金融机构,部分企业甚至用银行贷款在民间借贷市场放贷。三是民间借贷的资金使用者和供应者越来越分离。民间借贷的传统特点是资金提供者和使用者往往“合一”,借钱人与用钱人相识、相知。而本轮资金使用者和供应者分离,起初的资金提供者几乎完全不知道资金的流向,有的甚至形成传销式的“金字塔”模式。四是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领域。传统的民间借贷资金主要用于个人消费和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但本轮民间借贷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领域,无论是温州“炒房团”还是神木“房姐”、泗洪“爪王”,其资金均主要投向房地产,鄂尔多斯民间借贷与房地产行业更是形成了“共生”局面。以上特点使得本轮民间借贷狂潮累积的风险较以往更为严重,尤其是民间借贷危机与房地产泡沫问题相互交织,存在向正规银行体系传导的隐患。。

四、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1. 变“事后监管”为“预防性监管”,坚持“先规范、后发展”

影子银行的扩张是金融创新的结果,符合利率市场化的要求,顺应金融发展方向,弥补了银行信贷投放的不足。而且在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旺盛,金融机构面临竞争压力,富裕人群迅速崛起催生资产管理需求的情况下,影子银行发展存在合理性与必然性。因此,过去几年,往往是在银行理财与信托等创新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监管部门才会以风险防范为由加强监管和加以规范,监管政策体现为“先发展、后监管”、“边发展、边规范”。

不过,近年来与影子银行相关的表外融资增长迅猛,在社会融资中的地位仅次于银行贷款。2013年一季度表外融资增加2.02万亿元,同比多1.33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32.8%。由于受监管少、行动隐蔽、缺乏政府信用担保与央行最终贷款人的保护,影子银行具有脆弱性,是社会资金链条上最为脆弱的一环。如果由于影子银行出现问题导致相关融资渠道关闭,会引起社会资金面的收缩,甚至可能导致社会资金链断裂。因此,影子银行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更容易成为金融危机爆发和恶化的诱因,美国次贷危机就是前车之鉴。

在当前“实体增速下行、金融风险上行”的形势下,监管落后于创新、监管方处于被动反应地位不利于维持金融稳定与保障金融安全。为此,要始终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推进金融创新,将对影子银行的事后监管变为预防性监管,同时,将影子银行纳入法制和规范的框架,走“先规范,后发展”的道路,防止影子银行发展“过于超前”以及“与实体脱钩”。

2.监管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与协调,避免监管盲区

我国实行分业监管模式,影子银行则具有“混业经营”特点。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使各金融子行业间交叉业务增多,模糊了传统金融业务的监管边界。为此,在既定的分业监管模式下,应根据各类影子银行的社会效应与风险程度分类实施归口管理,同时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以及监管合作机制。监管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完善和加强“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避免出现监管盲区。

3. 将金融统计对象拓展到影子银行,加强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

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统计数据零星、分散、甚至缺失,各监管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缺乏统一标准的口径,无法及时有效对影子银行风险进行评估。为此,需要将金融统计对象拓展到影子银行,建立影子银行统计监测体系,建立统一、全面、共享的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建立影子银行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

4.制定应对影子银行风险的措施和机制

为加强对影子银行风险的有效处置,需制定应对影子银行风险的措施和机制。具体有:设计合理的信息披露机制,研究强制性信息披露内容,提高理财和信托产品的透明度;建立起正规银行和影子银行之间的“防火墙”,阻断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的风险传导渠道;建立针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立合理的市场退出机制与救助机制,使不满足监管要求或出现清偿问题的影子银行能平稳有效退出,避免影子银行体系资金链断裂衍生出系统性冲击。(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李若愚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