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绿化没有完成时
——张家口全力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上篇)
张家口持续推进造林绿化,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20.4%上升到2013年的34.9%。
没想到张家口这么绿!
盛夏8月,上张北、奔沽源、走崇礼、过涿鹿、下怀来,一路行来,蓝天白云,满眼绿色。今天的张家口再不是那个风沙肆虐、荒山秃岭的旧模样了。
为了充当好首都的绿色屏障、水源涵养区和“空气过滤器”,近年来张家口一直把为北京保水源、挡风沙、送清风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对待。持续造林绿化、全面封山育林、不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强力实行节能减排……一系列有力措施使得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20.4%上升到2013年的34.9%;水土保持工程治理区内的年水源涵养量达到9亿立方米;今年1至5月份的空气质量在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排名第一,堪称“京津冀最美蓝天”。
今年,中央将张家口定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张家口如何承担好这一绿色使命,又如何在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实现绿色崛起?本报记者深入张家口各县区进行调查采访。请看上篇。
兼顾“绿”和“富”,并不容易
涵养水源首要的是造林。这其实是张家口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从未松懈的生态使命,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目前,一个多功能配置、多层次构建、网带片结合的生态防护体系框架在我市已基本建成,工程区林草植被快速恢复,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风沙危害进一步减轻,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向良性化方向发展。”张家口市林业局副局长康成福说。
为进一步涵养水源,张家口将重点建设三大水源涵养林工程,今年实施新增造林130万亩,到2020年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左右。
——在坝上及坝缘地区,建设防风阻沙水源涵养林。大力实施荒山荒地造林、退耕还林、通道绿化、织网补带、补植补造、坝上退化林场改造六大工程,扩大林地覆盖范围,提高水土涵养能力。
——在深山区,建设水源涵养林。通过封山禁牧、森林抚育、荒山造林等措施,提高森林质量,实现资源增长。
——在浅山丘陵区,建设水土保持经济林。逐步扩大经济林面积。“桑洋河谷”重点发展葡萄产业,浅山丘陵区重点发展仁用杏(杏扁)、林下经济和生物质能源产业。
在怀来县,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已经成长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28万亩,葡萄酒年产量达到7万吨,年创产值40多亿元。在涿鹿县,小杏扁也做出了大名堂,杏扁种植面积占到全县经济林面积的60%,不仅染绿了山峦,而且每年为10万多农民直接创收2亿元。
但是,在坝上地区,这种既得绿、又致富的经济林思路却行不通。张北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并不适宜搞经济林,没有适合的树种。那么,单纯的生态林怎么让农民富起来?这就必须要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这些年张家口一直在搞绿化,虽然绿色多了,但是和北京、天津的经济差距却拉大了。张家口市林业建设任务重、投资标准低,严重影响了防护林体系建设。”康成福说。
近年来,北京和张家口在京津风沙源治理、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方面已经有了初步探索,但是造林标准不统一、质量不统一的问题比较突出。
“北京种的都是三五米的大树,而张家口财力紧张,只能种50厘米,树木长得慢,涵养水源也见效慢。现在张家口国有生态林的补偿标准是每亩15元,而北京是30多元。既然京津冀要协同发展,能否参考北京的标准适度提高,以小资金换取大生态,调动大家保护生态林的积极性。”康成福说。
兼顾“绿”与“富”,并不容易。这些年,张家口给北京送去清风净水,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守着青山绿水挨饿受穷。“绿色崛起是张家口当前破解加快发展与生态维护之间矛盾的一条最佳途径。张家口加速绿色崛起,就是要把生态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着力推动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活方式低碳化,努力走出一条发展和生态双赢的绿色崛起之路。”张家口市委书记邢国辉说。
怎么用好绿色资源
夏季去坝上避暑,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北京人的选择。8月的草原天路人气爆棚。络绎不绝的京津冀自驾游车辆,正是奔着这漫山遍野的绿色而来。
“2009年我们开始修建草原天路,就是想让人们了解‘坝’。在百里坝头修的这条路东西长1317公里,横跨张北、沽源、崇礼、赤城等县。这几年,来张北的游客人数是翻着跟头的长,现在每年都要超过350万;旅游总收入去年19亿多,今年预计25亿。”张北县旅游局局长杨亮说,“不过,草原天路的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够健全,今年准备先投入1000万搞好配套,打造餐饮、游乐等旅游节点,正在招商。”
冬季到崇礼滑雪,则是张家口旅游的另一大亮点。因为申办冬奥会,这座藏在山谷的小镇更加吸引人。“崇礼的资源不仅是雪,这里有蓝天、良好的植被、清洁的空气。我们希望能形成四季旅游的格局,让游客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景、冬滑雪。”崇礼县旅游局副局长刘卓斌说。以旅游立县的崇礼正以冬季旅游为带动,全力拓展夏秋季旅游项目。
“没想到张家口的旅游资源这么好,这是很多人到了张家口的共同感悟。2009年,旅游就成为张家口的第一主导产业,旅游产业增幅连续4年居河北省第一,去年游客量达到2757万人次,今年1至7月,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57万人次,同比增长20.1%。”张家口市旅游局局长李正朴说。下一步,张家口将着力打造以坝头草原天路为主体的“最美风景带”,以三祖、避暑、草原等为主题的“历史文化旅游带”,以滑雪、温泉、葡萄(酒)品游为重点的“休闲体验带”的三条旅游黄金带。
生态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是张家口努力用好绿色资源的一个缩影。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张家口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转向新能源、装备制造、生态旅游、高新技术等绿色产业,其中风电产业尤为引人瞩目,目前已装机600.5万千瓦,在建项目装机35万千瓦,装机入网名列全国地级城市首位。
“张家口建设京津水源涵养区,关键在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构建符合生态定位的产业政策,可以鼓励发展休闲度假、养老、医疗、教育、高科技等产业。”张家口市发改委副主任康钦说。
“京津冀要协同发展,必须解决当前行政级别、政策、优势资源、信息、人才等不对等的问题。张家口是京津冀的后花园,不能赏花采花不养花。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希望中央给水源涵养功能区的扶持政策,国家给绿色发展项目,北京给生态补偿,这样张家口才能可持续地涵养好水源。”张家口市委研究室主任张万彪说。
“张家口要在坚定不移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注重培强绿色产业,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新型能源、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生态旅游、现代物流、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产业。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对落后产能实行能源消耗、资源利用、污染排放‘三重控制’,‘三高’项目一个不上,重污染企业一个不留,实现减量化发展。”邢国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