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实习生郑之钰)近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起的“治理大气污染——能源政策路线图”讨论会在京举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建立PM2.5减排的区域间补偿机制将有利于减少减排成本,增强减排效果。
马骏认为,现在北京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对PM2.5减排的基础性努力,例如普遍使用脱硫脱硝的煤炭,已经基本到位,继续减排的治理成本将逐渐加大。他介绍,如使用新能源汽车促进PM2.5减排,其实际带来的PM2.5值下降的比例与成本投入不成正比。“同时如北京上海的周边地区的PM2.5减排,远远没有到位。”马骏强调。
马骏认为,大城市周边地区减排的成本要比在城市内减排的成本低很多倍。一般来说,PM2.5在一定范围之内,具有传播和逐步衰减的过程。他打了一个比方,如果在大城市100公里之外的范围减排PM2.5,就会有利于城市区域内PM2.5浓度的降低。而在这些100公里之外的地区投入减排资金,其效益将比投入大城市减排更高。
马骏建议将在其他污染治理领域的区域补偿机制也运用到PM2.5治理中。他列举了在水污染治理领域运用成功的案例,河流的下游富裕地区通过资金援助,促进上游地区的工业减排,从而保证下游地区其用水水质的稳定。“水污染治理的区域补偿机制在过去十多年都有成功的案例,因此类似的机制我想应该借鉴在空气这个污染排放当中。”马骏说道。
马骏还建议在北京和河北地区率先使用这一模式,通过建设相应的基金的方法,由北京市资金补偿河北省的工业污染治理,促进北京地区的PM2.5值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