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亚洲水塔”三江源二期启动

2014年02月11日13:0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三江源地区 湿地类型 三江源生态保护 湿地面积 二期工程 中华水塔 亚洲水塔
  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日前启动。根据规划,二期工程面积将扩展到39.5万平方公里,总投资达到160.6亿元,比一期工程增加一倍还多。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每年向中下游供水600多亿立方米,被誉为“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为拯救和修复三江源环境,中国于2005年8月规划投资75亿元,采取退牧还草、禁牧减畜、鼠害防治、生态移民、人工增雨、生态监测等一系列措施。
  藏族牧民索南扎西一家九口,几年前从草原牧场搬到位于州府所在地大武镇的移民社区。
  “如果我们继续在那里放牧,过不了几年,草场就会变成沙漠,湖泊都会干涸,政府让我们搬迁,我们都很理解。”索南扎西说。
  玛多县被誉为“黄河源头第一县”,是补给黄河最重要的水源地。索南扎西曾目睹这个拥有4077个湖泊的“千湖之县”在不长的时间里,90%以上的湖泊干枯消失、黄河源头最大一对“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之间断流的景象。
  “而上次我去了以后,感到特别兴奋,黄河源头‘千湖奇观’再度呈现。”索南扎西说。
  青海省发改委副主任、省三江源办公室主任李晓南表示:“在‘世界屋脊’修复三江源生态环境,是一项异常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投资75亿元的三江源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初步实现了规划目标并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独特的三江源保护模式。”据介绍,截至2013年底,已基本完成的三江源一期工程累计保护湿地160万亩,封山育林511万亩。目前,该地区的林草植被覆盖率、湖泊水域和湿地面积、林草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都有所提高。
  相关部门监测结果表明,2005年至2012年三江源地区系列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512.7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增加82.9亿立方米。同时,区域内所有国控断面水质均持续保持在二类水体标准之上,水环境质量为“优”。
  然而,中科院有关专家指出,当前三江源生态退化依然未能遏制,即便严格按照科学方案治理,三江源生态恢复也至少需要30至50年。
  三江源一期工程尽管初显成效,但只是中国政府生态治理的初步探索,无论项目选择、内容涵盖、建设规模等都有局限性、初始性的特点。目前三江源地区鼠虫害发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40%以上,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超过30%,水土流失面积约占30.7%,沙化土地面积约占8%。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副司长吴晓松认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持续投入。因此,开展二期生态工程建设非常必要。
  根据《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目标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由4.8%提高到5.5%;草地植被覆盖度平均提高25至30个百分点;土地沙化趋势有效遏制,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50%,沙化土地治理区内植被覆盖率达30%至50%。水土保持能力、水源涵养能力和江河径流量稳定性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状况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恢复;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
  “如何保护三江源,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窗口。”长期关注三江源问题的专家乔治·夏勒博士认为,通过中国政府的行动和投入,再发动广大牧民参与进来,逐步解决三江源面临的生态危机,也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