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地方环保投入将井喷 审计报告预警资金跑冒滴漏

2014年02月11日09:2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井喷 审计报告 生物质能源 资金审计 审计结果

今年地方环保投入将现“井喷” 审计报告预警环保资金“跑冒滴漏”

2014年地方两会纷纷把环保治理列为关注焦点,不少省份和地区拟投入巨资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但《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审计署近三年发布的环保相关领域资金审计公告发现,环保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专家指出,审计报告给未来环保领域的巨资投入提出预警,需警惕相关部门和企业“雁过拔毛”,蚕食相关环保资金。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省份的环保资金投入计划都比往年要高很多,围绕着雾霾和生态治理,预计2014年各地的资金投入将出现新的高潮。”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环保局了解到,北京市4年内将投入7600亿元用于源头控制减排工程、空气重污染应急减排工程等。上海市市长杨雄日前指出,2014年,上海市环保投入将保持在全市G D P的3%。记者了解到,上海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02.12亿元,如果照此初步估算,上海环保投入将超648亿元。

“如此庞大的环保治理资金投入,也让我们必须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真正确保资金投入的有效性。”柴发合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他坦言,各地环保治理资金可能会包括治理环境问题的资金投入以及一些环保科研、技术研发等相关专项资金,一直以来因为缺乏有效监管,成为极易孳生腐败的“温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环保部原总工程师杨朝飞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总体而言,环保投入增加是件好事,但是地方环保投入很大,却没有达到预想的治理效果,资金使用效率并不高,一些急需环保投入的领域资金难到位,“层层上报、到处找门路”让很多需要申请环保资金的企业最终无奈放弃,一些专项经费甚至成为某些政府或者利益集团寻租的工具。

经过梳理近三年的审计报告,记者发现“问题环保资金”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在“要钱”的时候采取各种不合规手段,套取、骗取资金;二是在“花钱”的时候挤占、挪用、违规使用资金;三是花了钱办了事,但是很多项目未达预期目标,出现大量损失浪费。

国家财政近年来加大环保领域投入,面对巨额资金的诱惑,一些单位和个人不择手段套取、骗取环保资金。《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显示,有102个项目单位编造虚假申报材料,套取、骗取资金5.56亿元。《10个省1139个节能减排项目审计结果》显示,少数企业和单位违规申请并获得1.41亿元专项资金。《关于环保领域34个利用国外贷款项目绩效情况的审计结果》则发现,项目在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套取、挪用项目资金,金额共计1.28亿元。

除了骗取、套取资金以外,环保资金的问题更多体现在挤占、挪用资金。今年1月公布的《关于201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显示,2.7亿元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被违规使用。对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查出,少征、挤占、挪用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等专项资金24 .89亿元。从《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可看出,29个项目单位挤占、挪用资金2.26亿元,有单位将专项资金挪用作为经营支出,有单位挪用支付单位人员工资和差旅费等支出,比如:中国电力工程顾问公司将申请获得的课题经费32.96万元挪用于与项目无关的出国费支出。在审计署对9个省市2010年度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专项资金审计中发现,13个单位将污水垃圾处理资金用于出借、股权投资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涉及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财政资金3308万元、污水垃圾处理费4 .95亿元、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贷款10.03亿元,占9个省市专项投入的6.14%。

此外,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有些项目未达预期目标,造成严重的资产闲置、损失浪费现象。《10个省1139个节能减排项目审计结果》显示,部分已完工节能减排项目达不到预期的节能减排效果,涉及专项资金15.87亿元。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燃料乙醇生产项目自2008年投产以来两度停产,涉及中央财政资金逾4.9亿元。《关于环保领域34个利用国外贷款项目绩效情况的审计结果》显示,13个项目存在资产闲置或损失浪费现象,金额共计4.3亿元。

很多部门、企业对环保资金都想“雁过拔毛”,专家认为有关部门把关不严、审批环节出纰漏,是环保资金被蚕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中审计署指出,由于主管部门审核不严、第三方评审机构未尽责等,造成217个项目单位违规获得资金8.35亿元。

对此,杨朝飞说:“环保要从源头抓起,一方面,要改变以往计划经济色彩的环保资金使用方式,用更加市场化的方法指导资金的投入,保证钱花好、花对;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提高检查处罚力度,杜绝权力寻租、腐败等问题发生,不要让环保经费最终打了‘水漂’。”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告诉记者,一些环保项目申请时可能会多报资金需求,由于存在技术壁垒,非业内人士不容易判断项目所需资金的合理性。“我认为在制度建设上,可以加强对当地领导的问责,以当地环境的改善情况来评价、判断资金使用是否发挥效益。”汪德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审计等相关部门可以进一步加强事后审计的力度,这将有力地减少资金滥用。”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