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宣传画代替“禁炮令”

2014年02月10日10:4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北京 开门炮 禁炮 空气质量 软约束
  新华社北京2月8日专电(记者关桂峰)正月初八,是春节后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往年这一天很多单位门店都会放“开门炮”,图个吉利。然而今年老传统让位于对清洁空气的追求,“开门炮”放得少了。
  不仅是“开门炮”遇冷,春节期间,北京、上海、重庆、济南、杭州等多地,烟花爆竹销量减少,随之而来的是鞭炮碎屑减少、被鞭炮炸伤的人员减少。少燃放或不燃放烟花爆竹,已成民众的共识。“鞭炮共识”背后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引发关注。

“不放炮就是为改善空气质量作贡献”



  近几年,民众燃放烟花爆竹的意愿不断降低。过去一年,多地遭遇“十面霾伏”,如何让空气清洁,成为政府宣传的主要内容。一项调查显示,今年约七成北京人没买爆竹,主要原因怕污染空气。
  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后街的一家服饰店老板宁小姐说:“不放炮就是为改善空气质量作贡献,自然我们也就不走形式了。其实,不放炮照样开门红!”
  来自北京市政府烟花办的数据也显示出今年除夕夜的“三降”趋势:一降是因烟花爆竹引发的火情同比下降了18%;二降是因燃放烟花致伤的同比下降48%;三降是烟花销售量同比下降超过一半。北京春节期间未出现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总体好于去年。

“老百姓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过去说教式、禁令式的要求不见得买账”



  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是否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争论由来已久。“禁鞭派”拿出环保的“护身符”,“非禁派”则主打民俗牌。
  争论各有各的道理,政府或禁止或放开的决策往往也迎来不少争议。然而随着环保意识增强,不放或少放鞭炮则成为人们自然的选择。
  “这就是最大的共识。”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任主任尹韵公说,PM2.5威胁了整个群体的利益,对人的生存环境直接造成了威胁。可以说,由于近年来的空气污染状况加剧,我们共同的利益基础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相关部门及时公布空气质量状况,这些都增强了百姓和政府携手共创清洁空气的信心。”尹韵公说。
  在北京街头,随处可见“红尘做伴”“雾里看花”的宣传画,画面形象,语言风趣,令人印象深刻。“老百姓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过去说教式、禁令式的要求不见得买账,这样的宣传更能接受。”北京市民胡莹说。

寻找改革共识的最大公约数



  “今年民众不放少放鞭炮体现了政府和民众的良性互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
  汪玉凯说,尽管各地环保压力很大,政府不是“一刀切”,不让放炮,而是出于尊重传统节日的风俗和环保的双重考虑,一方面不禁止燃放,另一方面如北京等地规定了在重度污染天气下不能燃放。正是这样一个“软约束”,体现了政策的弹性,也就为政府和民众之间达成共识提供可能。
  许多接受记者采访的群众表示:老百姓不是不明白大道理,最反感的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让百姓点灯”,如果政府机关还在花公款大放烟花,怎么可能有效让老百姓“禁鞭”?八项规定颁布之后,干部作风大为转变,这也是政府的呼吁能够得到认同的重要原因。
  尹韵公说,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具体说来,就要考虑如何找到老百姓都能接受的东西,也就是最大的公约数,最大范围地达成共识,这样才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公众利益。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