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烟花禁令,从保安全到保环境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刘阿姨最近就因为要不要买烟花爆竹与老伴闹了别扭。刘阿姨一直等着1月25日鞭炮开售,到时去置办一些,不放鞭炮没有年味。而老伴却坚决反对,理由是放鞭炮影响空气质量。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对于是否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就有过激烈争论,只不过当时禁放的理由是基于安全的原因。北京市最早的禁令是1987年开始实施的《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暂行规定》,而在1993年又发布了《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之后,对烟花的燃放,全国280多个城市给出了一致的回答:不能放。
禁令在民间引来了很多反对声。哈尔滨市民钟永回忆到,当时觉得听不到鞭炮声,都不像过年了。正因如此,燃放烟花爆竹的禁令并没有起到实效,偷放增加了更多事故。
最终,哈尔滨、杭州、济南等106个城市的禁令持续了短短数年就解禁了。北京在2005年也由禁放改为限放,但像广州、深圳还一直保持着禁放的规定。
业内人士指出,当年禁放烟花主要是考虑到安全问题,因为当时全国发生的烟花爆竹伤人事件较多,也考虑到节俭、移风易俗,才提议禁放烟花爆竹。而现在北京禁止燃放的灰霾应急规定,是出于对空气污染的考虑。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2014年,除北京发布了应对灰霾天气的有关规定外,杭州、济南等城市也限制了燃放烟花爆竹的范围和时间,一些民间组织也提出不燃放烟花或少燃放的建议。
北京市人大代表陈绍枢表示,如果不禁放,到了春节期间,爆竹声必定响彻京城,限放区形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