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25年没离过山林一天
直到1994年,当地村民倪凤堂投寄的一篇“老愚公刘开田承包荒山一百年”新闻稿,才让刘开田的事迹开始为外界知晓,倪凤堂也因此成了与刘开田常来常往的朋友。听说记者来探访刘开田,他特意赶来,带着记者来到山坡上一道道碎石垒砌的石墙前,讲述老人守护山林的故事。
倪凤堂回忆说,刚栽好的松柏苗子只有四五十公分高,这时若被羊吃了树头,这棵树苗就完了,因此老人整天在山上转。一个人吃住在荒山野岭,最大难题就是人和小树都需要水。树苗一缺水,老人就到山下沟里挑水,挑一次水来回要个把小时,一趟挑两桶水只够浇十来棵树,因此老人总在不停地担水、浇树。为减少水土流失和防火,老人还尝试了一种“笨办法”:用石头垒砌一米来高的石墙。一天垒一点,10多年过去了,他在山上竟垒了几百堆,长达2000多米。
刘开田老人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人们。1998年春,镇政府特意在山脚下给老人盖了2间瓦房,老人很感动,在院里种了菜、喂了鸡、养了羊,生活可以自给了,看护山林也更加精心。看着山在变绿,树在长高,家里人也改变了对老人的看法,儿子扛锹提桶上了山,出嫁多年的女儿也领着全家人来增援,连左邻右舍的亲友们也都赶来帮忙。不久,老伴索性把家搬到山上来了。有老伴做帮手,老人干得更起劲了。
就这样,整整25个年头,包括每年春节,老人一天也没有离开过他的山林。如今,小树长大了,老人也老了,行动已不那么方便,但他告诉记者,自己还是那个习惯,每天早晨围山转一圈,看看他亲手呵护大的一个个心爱的“孩子”。
倪凤堂告诉记者,老人在石头缝里种下的这13万棵树苗,成活率竟高达90%以上,而且25年来没有发生过一次火灾和虫害。
只为山野披绿石头欢唱
刘开田老人的儿子刘继忠也已六十出头,父子俩如今一起守山。刘继忠告诉记者,去年三月他母亲去世,父亲特意把母亲埋在了山上。父亲虽然很倔强,但这次对父亲打击很大,平时话更少了。今天六七月间,老人生了场大病下不了床,在当地领导关心下,镇里免除了他的医疗费,帮他挺了过来。镇宣传委员陆静介绍说,除办了低保、养老保险等,镇里还和医院说好,“刘开田看病不要钱”。
一旁的村支书刘广明告诉记者,刘开田每年只能从树上打一些松子,卖上千把块钱;近几年和儿子在山脚下种了些花椒树、桃树和中药材,收入也很少。即便这样,老人也从没卖过一棵树。虽然赚不到钱,但老人造福子孙的行动已感染了周边的群众。在他的带动下,如今村民们积极进山造林,整个吕梁村已有33座山头被承包植树。
刘开田老人英雄般的壮举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老人先后被授予“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村护林员”等光荣称号,还登上了“中国好人榜”。今年3月,老人被评为十大感动徐州新闻人物,颁奖词是:肩挑沉甸甸的梦想,手栽未来和希望,只为山野披绿,只为石头欢唱。
与老人告别,只见他又坐到了山脚下他亲手垒砌的石墙上,像一座雕塑,更像是山林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