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一些地方政府将园林绿化当做“政绩”,投入巨资“大种树、种大树”,大树进城、名木进城搞“形象园林工程”“政绩园林工程”,这样的“绿化奢侈病”,拉动了城市对古树名木的需求,也为腐败提供了滋长的空间。
中国律师协会刑委会委员李春光说,因为随着各地对城市改造、形象提升所采取的一系列比较大的动作,城市市政和园林系统已成为又一个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目前各地城市改造和形象提升,很大程度上掺杂着地方领导“长官意志”,显示出随意性,也使市政工程、园林绿化这一类的项目运行处于不公开、不透明的状态。
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长钟健说,园林工程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是这个行业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项目投资动辄上百万元,获利空间特别大,承建方往往不惜重金行贿关键人员打通关节,以获取园林工程承建权。行贿人之间相互勾结,甚至出现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
云南省行政学院教授綦长青认为,对于涉及工程等巨大经济利益的项目及公务人员,纪委监察部门和审计等监督不能缺位。要减少工程中的随意性,在事中和事后都必须审计,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就难以挽回。同时,还要加大普通群众对于重大决策的知情权、监督权,对于工程方案、投资预算、施工方等都要提前告知,以加强社会监督。
(稿件均综合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