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乌当环保队伍从40人变成30万 谁举报就奖谁

2012年08月01日15:1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杨阳 环保人士 环保部门 举报奖励 环保工作者 偷排 超标排污 环保知识 环境违法 鸭子

探索环境污染举报制度谁举报就奖励谁

土生土长的贵阳人陈朝文一直想为家门前的南明河做些什么。在他的记忆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被贵阳人称为“母亲河”的南明河清澈见底,傍晚时分经常有人在岸边垂钓。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河水开始渐渐浑浊,钓鱼的人也慢慢不见了。

陈朝文很想管管那些污染“母亲河”的人,但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究竟怎么“管”,是他一直琢磨的问题。

和陈朝文琢磨同一个问题的,是贵阳市乌当区环保局局长杨阳。

在旁听了一次“环保人士起诉企业污染环境”案件的庭审后,乌当区环保系统展开了一场大讨论:怎么让辖区内的30多万名老百姓都来监督污染环境的黑手?

“打通各渠道,让乌当区环保局的40多人变成30万人。”杨阳坦言,这可能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需要拿出些勇气。

谁举报,就奖励谁

很长一段时间里,乌当区环保局工作人员包里都会背着好几摞名片大小的卡片,走到哪儿发到哪儿。

这张名为“公众环境监督卡”的小卡片制作非常简单:正面用红色字体印着污染投诉举报电话,电话号码后面用括号标明“白天”和“夜间”,背面同样用红色字体印着“如果您发现乌当区域内环境违法行为,欢迎举报。经环保部门查实并实施处罚的,给予200~500元的奖励”。

每到村寨里发放卡片时,环保局工作人员都不忘提醒村民一句“举报对了有奖励哟”。

“奖励举报污染环境的人,应该能带动更多人参与环境监督。”乌当区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白其彪说,这是让环保队伍有可能变成30万人迈出的第一步。

在一份《贵阳市乌当区环境保护局环境污染举报奖励制度(试行)》的文件中,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举报奖励的范围包括了15项内容,从“给当地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的环境违法行为”到“造成严重污染事故”,几乎包括了普通老百姓能想到的所有环境污染问题。

和“公众环境监督卡”上内容不同的是,奖励的金额提升到最低300元,最高1000元,并确定了不同情况下奖励金额的范围。

这样的办法很快带来了意料之中的效果,人们口口相传之后,举报电话响个不停。接线员也会时感烦恼,举报电话有很多来自外区,有的甚至来自300多公里以外的其他市州。

也有让白其彪和执法队员们逮个正着的。

有一天,一个养鸭子的老汉突然打来举报电话,说有企业的污水毒死了他的鸭子。接到电话半个小时后,白其彪在现场看见了死的鸭子。凭着多年的执法经验,白其彪确信死鸭子身上的毛沾染了油性物质,“这很可能是超标偷排”。

沿着河道,执法人员很快发现了隐秘的排污口,并对排污痕迹现场取证。铁证面前,涉嫌偷排的企业承认了自己的行为,并现场对养鸭老汉进行了赔偿。在对涉事企业下达了“立即停止生产、限期整改并罚款”的处罚决定后,养鸭老汉从执法队员手里接过了300元举报奖励。

“知道周围老百姓的眼睛随时盯着举报,企业超标排污就没那么大胆子。”白其彪说。

确保监督效果必须打破感情因素

为了确保举报监督效果,乌当区环保局定下一条铁律:接到辖区内的环境违法举报后,1个小时内必须到达现场,24个小时内初步回复当事人,7天内办结整个案件。

这条规定让白其彪自嘲“自己给自己多找了1/3的活儿”。

杨阳坦承,要确保环境污染举报的监督效果,不仅要自己鼓足勇气,还要打破很多情感因素。

杨阳说,首先要考虑的是,如果每天电话铃声响个不停,环保局的工作量会大幅度增加,在执法队员人手紧张的情况下,如果不能1个小时到达现场,怎么向群众解释?如果每个执法队员24个小时都高强度工作,他们能不能受得了?

环保局工作人员也耳闻,辖区内一些企业对严格的环境监督有了担心,可以预料的最坏情况是,有的企业会考虑搬迁到监管较松的区域发展,那将会给辖区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杨阳还暗暗担心,这样的做法可能不被其他部门和领导理解,严格的环境监督会让招商引资变得困难。曾经,区里的两个引资项目在最终落实前被环保局否决,把到手的“鸭子”拱手让给了别人。

事实上,杨阳的担心被更多的支持化解了。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