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通县生态立县 护林员把树和草当儿子养

2012年07月10日11:3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护林员 汗河 之一 大通县 生态屏障 森林覆盖率 绿 梦中人 拉明山 云杉

苍翠的圆柏、云杉等树木将蜿蜒的群山裹了个严严实实,在山谷间形成一条绿色的长廊,一条清可见底的小河一路哗哗相伴,这就是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察汗河。初到此地的人像身处梦境:这里是张家界?九寨沟?西北居然有这样一块高原绿宝石!

“我们把树和草当成儿子来养,山里越来越绿了。”今年60岁的护林员拉明山的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邻近省会西宁的大通一直是当地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县之一,也是西宁的生态屏障。为留住这片难得的绿色,伴随西部开发的足音,当地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察汗河村村民拉明山当起护林员,虽然最初每月报酬只有几百元,但老人很上心。每天他沿着河谷巡山,上下午各一趟,一天跑10多公里,一年下来要穿烂三四双鞋,老人心疼鞋子,更心疼这片林子。因此,不管风吹日晒,他无怨无悔。

过去当地农民做饭取暖主要烧柴火,一些人经常到山上拾柴砍柴,个别的难免顺手牵羊。一些林场要定期间伐,维持林场人员的吃饭问题。作为护林员,老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人要生活,这些树也要活呀!”放眼峡谷很难见到一撮土,沙棘、圆柏等树将根深深扎入石头缝隙,拼命向天空伸展枝叶,在悬崖峭壁上“织”成一幅幅墨绿的壁挂。这里地处高寒,山坡上的草皮是薄薄的一层,树一年最多长高两三厘米,老人伸出一根小拇指比划说,“山上挂不住土,长棵草都不容易,我们只能把树和草当成儿子养。”

为更好地保护生态,涵养水土,大前年大通县实行禁伐,山林再也听不到斧头、锯子的声音。林场工人由财政管吃饭,工人放下斧头管护山林。更多的人开始加入护绿的队伍,如今像拉明山这样的护林员有60个,主要是当地村民。去年又有40多名年轻的防火员加入其中。

实行禁伐后,冬春封山,夏季育林,连自然落地的树枝也不能当柴拣了。为引导村民转变生活方式,当地实行补贴,帮助农民建沼气池。近两年附近的寺塘村已建起300多口,还有的用电和煤,村民从烧柴的烟熏火燎中解脱出来,进山砍柴的人没了。

察汗河只是大通这块绿宝石的一角,如今大通森林覆盖率达38.1%。去年青海全省森林覆盖率5.2%,全国尚不足21%,大通能这样“绿”,容易吗?当地林业部门一位负责人说:以前大通是全省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县之一,2008年甩掉了“之一”,至今一直保持全省第一。

察汗河更绿了,变美了,寂静的大山多了游客的欢声笑语。6月21日不是周末,我们在察汗河不时遇到来自西宁等地的游客,每问一拨客人,他们都笑语相迎:青海一年有绿色的时间有限,这里满眼是树和野花,值得一看!

察汗河的蒙古语大意是洁净的河,这是祖先的馈赠还是夙愿呢?眼下的察汗河清可见底,一路欢歌投入黑泉水库。库边的河滩上像铺着绿色的毛毯,再往上是云杉、松柏等树木,无边绿色呵护着这座水库。据了解,西宁生产、生活用水的七成靠这座水库,这里是西宁200多万人的水缸。

大通问“绿”,几多惊喜。毋庸讳言,不少人对青海等西北地区的固有印象可能是:戈壁、荒漠,到处光秃秃的。其实这只是西北的一面,青海是三江源头,这里也有“青”的一面。要改变那种旧印象,不妨从大通开始吧!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