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87.4%孩子喜欢户外活动 生态教养有利健康

2012年07月05日16:5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孩子 情境教育 生态环境 近视率 生态教养 家长

生态教养:要让孩子“野”在户外

中国儿童中心等机构日前联合发布《中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户外活动对儿童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儿童普遍需要户外活动。这一点从调查中得到了验证:87.4%的孩子表示喜欢户外活动,超过90%的孩子认为户外活动对自身发展有益,包括增强体质、拓宽知识面等,95.8%的儿童认为自己在户外变得更快乐了。

《蓝皮书》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家长在孩子户外活动中发挥的重要引导作用、孩子面临的学业压力以及数码时代玩乐选择的增加,都让孩子们越来越远离户外活动,越来越“宅”。“平时儿童放学后,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平均可达到1小时,但尚有27.7%的被调查孩子不足1小时。对比之下,12.45%的儿童每天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超过2小时,到寒暑假这一比例激增到61.4%。”《蓝皮书》公布的这组数据引起了众多儿童教育专家的关注,他们纷纷呼吁:在自然环境中自由地玩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就在不久前,江苏省教育厅公布2011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我省“小近视”数量正急剧增加,其中,17岁年龄组男女生的近视率分别高达90.5%和92.3%,苏南女生的近视率更是高达95.1%。

与此相对应,日前公布的一项针对澳大利亚6岁学龄儿童近视率的试验结果显示:每日累计户外活动3小时的孩子近视率仅0.8%,1小时的也仅3%。而相同年龄组的试验在新加坡显示,每日累计户外活动半小时的孩子近视率为24%。该试验表明,每日累计3小时户外活动,可使学龄儿童近视率明显降低。

“像我们以前,只要下课铃声一响,跳橡皮筋的、丢沙包的、踢毽子的……甭提多欢乐了,哪像现在的孩子,被高楼大厦‘困’着,课间就是上厕所,几乎没娱乐。”在南京市石鼓路小学门口准备接孩子放学的家长张玉琴感慨道。

美国知名儿童权益宣导人查理·洛夫提出“大自然缺失症”一词,引起各界响应,数千万美国人参与签署法案,敦促美国国会通过了“让儿童走向户外”法案。全球各地也积极推动“生态教养”运动,呼吁家长带领孩童走向大自然。

“生态教养”在台湾已经有10多年历史,2001年即成立“炫蜂团”,专门系统性推动亲子自然教育,把大自然当作最好的教室。“炫蜂团”义工林慧贞表示:“‘生态教养’其实就是陪伴小朋友认识大自然,培养对生态环境的感情。孩子从小懂得爱护环境,最后也会懂得爱护与尊重其他人。”

“实践证明,过分、过早追求学业成绩,对于孩子今后的成功来说,其实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连云港市教育局副局长臧雷认为,“目前学生户外活动时间过少是事实,但经过努力并非不能改变。”

在江苏,“生态教养”虽然尚未叫响,但一些中小学不同程度地开设了类似于“户外观察”的课程;同样,一些家长也渐渐意识到陪同孩子“体验自然”的重要性,在节假日带着孩子外出郊游。

“与其让孩子宅在屋里,不如让孩子野在户外。”在南京游府西街小学二年级的家长QQ群里,每周都有人组织户外活动,“每次大家都积极响应,让我们组织者也很有成就感。”群主叶之然兴奋地告诉记者,4月22日是第43个“世界环境日”,他们专门策划了一次远距离的踏青活动,“一方面是亲子踏青,另一方面随手清理所到之处的垃圾,使孩子们懂得‘保护环境’不能光靠说,而是要靠每个人的努力。”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南通二附小的李吉林老师作为情境教育的创始人,经常带着孩子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宽厚的怀抱。“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师。”

“除了正常的春、秋游外,还可以将课程渗透到户外。比如我们学校就设有少儿科学院,以发现科技、观察自然为主题,引导孩子主动去户外寻找灵感。这样,学习也成为了‘去户外玩耍’的动力,大家可能更容易接受。”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小学部大队辅导员丁正梅告诉记者。 (记者 程长春 葛灵丹 唐传虎)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