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基民年终结账逾五成亏损 买入时点是主因 2007基金业十大新闻 -中国立法严惩侵害国有资产行为 剑指国资贱卖 草案三大看点 -社保基金今年在股市赚过千亿 用人单位不缴社会保险费处罚加重 -主要农产品价格08年不大涨大落 -股市下周将在5200点一带震荡洗盘 2007年过半基金收益翻番 -调控之下京沪深三地房地产市场冷暖不均 炒家转战二三线城市 -中日签署最后一批日元贷款协议 总值逾3万亿日元 福田将访华 -新疆将建油气生产加工基地 毗邻哈萨克 中石油壳牌签合作协议 -直投外汇业务信息系统将在辽宁试用 多手段落实从紧货币政策 -财政部详解:财政收入为何超过GDP增长 明确明年财税改革重点
我国海平面升高速率高于全球 沿海地区遭受冲击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2 月 2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近百年来,特别是近50年来全球气候骤然升高,这种变化是自最后一个冰期结束至今不曾发生的。刚刚在印尼巴厘岛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缺少“减排指标”这一最实质项目的“巴厘岛路线图”。这意味着,一直到2012年“后京都时代”来临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都将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话题。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冰山、冰川融化,入海径流量增加,海平面上升,海水盐浓度降低。而我国在此方面受到的影响也很明显,我国海岸带及沿海地区已经遭受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新近颁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已从国家层面将易受海平面上升等灾害影响的海岸带及沿海地区列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中国海洋经济正在遭受冲击

国家海洋局发展战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郑淑英告诉记者,近5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以每年2.5毫米的速率上升,高于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的40%。

“2006年,我国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平均海平面高71毫米,预计2016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将比2006年上升31毫米。”郑淑英说,海平面上升将直接引发风暴潮灾发生的频率增大,灾害强度加大,同时加重海水倒灌、海岸侵蚀等灾害影响,直接导致沿岸陆地被淹、海岛面积缩小。

数据显示,2001年到2005年,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发生67次,比1996年到2000年的30次增加1.2倍,直接经济损失610.86亿元人民币。

海岸侵蚀逐年扩大是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的第二个影响。2003年和2006年,国家海洋局对全国重点岸段海岸侵蚀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岸段的侵蚀速度仍在加快。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海洋经济与科技研究室主任刘容子表示,近年来,由于缺少合理岸线利用规划,人工岸线遍地开花,自然岸线加速减少,生态防护功能降低。目前,天津市的自然岸线已经全部消失,海岸线均为海挡、堤坝、码头等人工岸线;河北省20多年,平均每年减少海岸线八公里,速度极其惊人。

“我国84个规模在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9个分布在沿海地区,然而沿海地区及沿海城市人均水资源量大部分低于500立方米,其中天津、上海、大连、青岛、连云港等城市甚至低于200立方米,属于严重缺水城市。”郑淑英说,大段的海岸侵蚀导致了沿海公路被毁,农田、防护林和贴岸建筑受损严重。

据预测,未来3到10年,我国全海域海平面相对于2006年平均海平面将上升9到31毫米。

郑淑英认为,在这种形势下,海平面继续上升,风暴潮灾等灾害强度、发生概率增加与海岸带及沿海地区人口、经济密度增长相互作用,致灾程度、影响范围都必然会加大。

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工业化海域受污范围扩大

沿海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带,但与此同时,海岸线海洋资源利用不合理、重大项目布局雷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陆源污染物排放增加,近海海域污染危机加重等问题也同时凸显。

刘容子说,环渤海地区表现的最为突出,整个环渤海海岸开发利用程度均较高;特别是渤海北部沿岸开发利用已经处于过度状态;西南岸段略低。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技术经济研究室工程师吴姗姗表示,2005年,环渤海地区15个沿海地级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27.54亿元,产业结构比中,第二产业比重接近60%。大连、锦州、秦皇岛三市的地区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型;其他沿海地市产业结构均为二、三、一型;盘锦、大港、东营三地的第二产业比重高达80%多,且均以重工业为主。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通过主要入海排污口排入渤海的各种污水量占全国主要入海排污口排放入海总量的32%;各类污染物质70多万吨,占全国入海污染物质总量的47.7%。我国四个海区中,渤海沿岸超标排放的排污口比例最高,达90.4%。

“渤海是个半封闭的内海,完成整体水体交换需要30年或更长时间。”刘容子说,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以及水体交换周期长两大主导因素,造成渤海受污染面积持续增加。

刘容子等海洋专家对此表示忧虑,她说,随着环渤海地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人口膨胀和沿海重化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陆源污染物将大量排放到渤海这个“天然的垃圾场”,不难想像,随着时间推移,形势已经异常严峻的渤海将面临“人工污池”的境地,海洋生物演替、退化、甚至消失,素有“鱼仓”美誉的渤海“荒漠化”甚至“死海”危机已经潜伏,将直接影响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环渤海广大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据统计,1990年至2006年渤海海域共发生赤潮100多起,累计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新兴海洋产业逐渐形成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全国范围内的节能减排,并加大了沿海污染的治理力度,与此同时,我国新兴海洋产业逐渐形成。

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区域分布与全国区域经济中心格局相一致,在沿海地区基本形成三大海洋经济区,即:环渤海海洋经济区、长三角海洋经济区和珠三角海洋经济区。

查阅历年区域海洋经济总产值统计数据可以发现,2006年,环渤海海洋经济区的海洋产业总产值已占到三大海洋经济区的39%,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2.7%,其地位和作用呈逐年上升趋势。位居前列的海洋产业主要是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油气业。

据吴姗姗介绍,环渤海三省一市的海洋产业发展在全国各省市中是相对全面、有规模、成气候的。从海洋产业体系角度分析,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均不同程度地形成相对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主要海洋产业门类均超过传统的7个,其中,山东省的海洋产业门类最为齐全,超过12个;广东、浙江紧随其后,也超过12个;河北、江苏11个;天津、福建、海南10个;广西9个;辽宁、上海8个。

从环渤海地区各主要海洋产业对全国的贡献分析:全国的海洋盐化工和海洋化工业几乎全部集中于环渤海地区,海盐业是这一地区的第二大海洋产业,占全国的60%以上;海洋医药业也是这一地区的主要海洋产业,全国海洋医药业总产值的接近60%源自这里;此外,渤海地区还是全国海洋油气工业的重点区域,50%以上的海洋油气工业经济贡献出自这里。

来源: 新华网

相关文章:
2003中国海洋环境、海洋灾害和海平面公报(全文)
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导致辽宁农作物种植界北移
气候变暖和人力共同作用 新疆两大沙漠“变湿”
中国为遏制气候变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气候灾害对农业危害加剧
气象专家:中国为遏制气候变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调查:84.6%的民众认同气候变暖是全球紧迫问题
中国冰川面积5年来缩小7.4% 伊犁河流域等萎缩比例超18%
冰川退缩加剧 释放中国气候与环境变化强烈信号
关注冰川融化 中国人将首次到南极进行环保探险
图片新闻:
“南海一号”22日成功打捞出水 打捞费用3亿 价值千亿美元
中国国家大剧院点亮周身彩灯迎接开幕演出季[组图]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08年走向 解读
· 亚太总裁与省市长大会/全球外包大会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外商投资报告/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 07年上半年各省市GDP
·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2007蓝皮书
· 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