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昨天开始正式供热。记者昨天从市发改委获悉,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能源供应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力度加大,利用新能源、新技术供热新增供暖面积达30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全市利用新能源、新技术供热面积累计超过1400万平方米。
据了解,今年采暖季天然气基础需求用量约为38亿立方米,但由于今冬平均气温预期低于去年气温平均水平,为保障本市冬季用气需求,再增加2亿立方米作为机动气量,总供应量将达到40亿立方米,目前供应工作已基本落实。
“通过政策支持、试点示范等方式,本市今年大力推进供暖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应用。”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为从根本上解决北京冬季的煤烟型污染,本市不断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积极推进天然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及热泵技术、生物质型煤等能源利用新技术进行供热。今年本市启动建设了太阳宫、郑常庄燃气热电厂等工程,仅太阳宫燃气热电厂一家,就可直接向奥运场馆及周边地区供热1000万平方米。
为了改善郊区小燃煤锅炉房分散供热存在的能源浪费、污染大等问题,从2005年起,本市率先在昌平启动了洁净净煤技术为主的现代化大型锅炉房建设,替代分散小燃煤锅炉房。截至2007年6月,全市已安排政府固定资产投资8.7亿元,在昌平、顺义、怀柔、密云等远郊区县共建设10座大型燃煤集中供热锅炉房,拆除分散小燃煤锅炉房155座,供热面积约为3000万平方米。
据初步测算,集中供热后,单位供热面积煤耗下降30%以上,二氧化硫、烟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60%以上。预计“十一五”期间,十个远郊区县新城的分散燃煤锅炉房整合工作将全面完成。RJ202本报讯(记者曾昀)绵延的西山、绚烂的朝霞,良好的空气透明度,让人可以从西三环一眼望到矗立在东三环的国贸大厦。这是记者昨天在中央电视塔塔顶看到的景象。监测数据显示,集中供暖第一天,本市保持了一级优的空气质量。
每年的11月15日登高查黑烟,已经持续了23年。近些年,虽然各个供暖锅炉已全负荷运行,但登高远望已经见不到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截至昨天,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221天,占69.28%,距全年245天的目标还差24天,与去年同期相比多7天。
据市环保局介绍,今年第十三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确定的控制燃煤、机动车、扬尘、工业污染等各项任务进展顺利,正在按计划推进。中心城区最后1105台20吨以下燃煤锅炉,分别由朝阳、海淀、丰台三区负责改造治理,目前已完成改造1012台,年底前全部改造完毕。这表明,自1998年开始的中心城区1.6万台20吨以下燃煤锅炉的改造任务将划上句号。东城、西城两个区的2万户平房小煤炉“煤改电”工程也基本完成,居民享受的低谷电每度0.3元的优惠电价政策和改造资金补助政策均已落实。
为确保完成今年67%的达标天任务,全市将严查高硫煤,从源头控制燃煤污染,对违规使用高硫煤的单位严厉处罚。环保部门将严格控制锅炉排放,加大执法处罚力度,保证各燃煤锅炉稳定达标排放。此外,还将严查小煤炉反弹,重点检查城乡结合部用煤、露天烧烤等违法行为,控制低空燃煤污染。(刘宇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