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企业
部分企业坦承涨薪有压力
虽然“加薪”已成为潮流,并且得到不少企业的践行,但有企业的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像华为这种加薪的方式对于中国制造企业来说并不具有普遍性,“华为是另类,它的毛利水平在全中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在全球都具有竞争力的盈利水平加点薪当然没什么压力,”这位高管说,“对于多数的中国制造企业来说,加薪的压力对于企业来说还是相当纠结的一个话题。”
尤其是在出口方面,由于中国企业多以OEM形式出口,没有品牌的溢价,美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力成本的提高将直接体现在终端产品的价格上,从而造成订单的流失。
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内部一整套完整的薪酬体制,但执行情况相当不乐观,企业的管理层都明白,在当下的通胀背景下,加薪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加不加、加多少还要取决于很多因素,既要看企业的承受能力,还要看企业的长远发展计划,当然最重要的是“老板是否愿意推动”。
志高相关负责人则认为,加薪并不是简单的基本工资提高,企业还要建立起绩效工资、业务奖金等一整套全面、系统的体系,并得到有效执行,员工手里的实际收入增多了,他们也就不会太在意加几百元的基本工资了。
专家
加薪推进经济调整冲击低效益企业
广东省人力资源学会副会长、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黄培伦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最近部分企业华为等提高工资,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政策压力;二是市场压力。这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一种考虑,好的企业,要向世界一流的企业看齐,华为等作为好的企业,理所当然应该走在前面。
他指出,提高工资,这是一个大的趋势,这对于我们的经济结构调整有很大的影响,相比低工资低效率而言,高工资高效率更加合理,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的企业及行业特性不同,不能统一要求。要不要提高工资,企业还要考虑两个方面:适当条件和预期有效,其工资水平要与其效益相一致,不能盲目攀比。实现普遍就业和高工资对社会来讲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具体情况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和经济水平。
而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主任叶茂林教授则强调:华为等企业提高工资,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政策引导,企业顺应民意的一种行为,另一方面也是企业提高员工满意度的一个手段,尽管现在有原材料涨价等压力,我想这些企业事先是经过测评的,在他们承受范围之内。
叶教授表示,应该说这些企业提高工资的行为会有一种领头羊的示范作用,尤其在同行业范围内,会有一定的带动作用,这从长远来说有利于我们经济结构升级转型,但对于一些低效益的企业可能会带来冲击。(文/表本报记者刘新宇、张忠安、薛松实习生李志敏)